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潘玉明
疫情应激蔓延,强制生存常态改变,员工身心健康水平在急剧下降。
由于心理疏泄转移窗口几乎都被管控,各年龄段普遍缺乏疏泄发散管道,认知、适应、情绪、人格等身心态要素都面临压力,包括生理系统异常、成长节律改变、家庭互动异变、安全焦虑泛化、行为动力转移、交往孤独抑郁、职业人格分裂等等。
员工的身心健康状态不良,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质量,因此,关怀员工身心健康,是企业自身续命、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任务。
结合做过的工作案例,笔者提出以下10个建议。
1 定制体检
体检,也叫健康检测诊断,由专职医师负责做出身体是否完好、营养阶段状态、发育阶段状态的诊断。企业安排员工做健康筛查,跟踪对比健康数据,发现异常要及时转化诊治,对接医疗资源,做到持续健康管理,一方面是遵守员工职业健康法规,维护员工劳动权益,另一方面连续规范检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监护员工健康状态,为企业发展加一道保障。
定制体检、连续跟踪个体健康状态,是一个国际化课题,在美国演化得较为完整。比如美国企业给员工提供免费体检,负责体检的医生主要是家庭全科医生,根据年龄和性别,基础状态不同,和日常健康监测连续比对,安排个体咨询对话,包括饮食改变、骑车戴头盔、性生活指导等话题。
当然,体检机构、检测项目、衡量指标如果不连续,不可比对,甚至检测机构随意更换、检测项目根据成本随意调整,而且没有跟踪个体咨询、转化检测,就失去了体检的科学监测意义,偏离维护员工健康、承担社会责任的宗旨。
2 岗位激励
工作在压力重重的商业一线岗位,睁开眼面对的都是采购难、招商难、聚客难,如何缓解心理压力?遇到突发疫情,还有一些无法摆脱的强制困扰,要想缓解甚至解决心理困扰非常困难。
从实用主义出发,需求点在哪,商业接触点就应该指向那里。一个现实的思路和方法,就是紧追需求走向,改变事业项目或者岗位任务目标,创新策划业务渠道,调整服务营销激励政策,用新的岗位激励方法,调整员工心态。
策划设计新的任务,直接目的是转化无法实施的岗位功能和任务,创建新职业岗位和成长渠道,给员工搭建提升价值的方向和目标,鼓励员工的信心。
按照行为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描述,人的判断力和意志力等精神力是有限的,就像肌肉力量一样,使用过量就会疲劳、衰减。如果岗位工作疲劳不能有效调节和缓解,岗位效率就会大幅下降,被其它因素吸引,放弃岗位责任。所以,企业必须采用有效的成长激励手段,唤醒和吸引员工兴趣和关注点,让员工开心起来。
有一个相关实验,受试者分成三组,实验前都是饥饿状态,第一组房间放着点心,得知可以随便吃,第二组房间没有放点心,第三组房间放着与第一组同样的点心,得知不能吃。三组同样的任务是解决同一个难以解开的谜题,目的是观测各组能坚持多久。结果显示,第一和第二组坚持到20分钟规定时限,而第三小组因为有点心吸引,只坚持几分钟就放弃了。
3 心理互助
组织小组心理咨询辅导,激发人文互动乐趣,可以有效转化淤积压抑的情绪。2016年,中国政府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人文发展战略,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身心状态,提出了职场健康的有关导向标准,之后,国家有关机构组织健康促进城市评比活动,将企业员工健康维护管理纳入评价考察指标。在北京市海淀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和“全国健康促进区”活动考核评比中,笔者主持开展的员工身心健康项目,被纳入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考评案例,现场汇报开展员工心理辅导、焦虑干预工作过程,得到评审专家首肯,为海淀区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区”考核出了一份力。
英国国家卫生保健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于2022年3月2日发布《职场心理健康》指南,主要包括在职场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营建心理支持和彼此包容的人文环境,帮助有心理健康问题或有潜在心理健康风险的人。
笔者的经验是,组织班组、个体心理咨询辅导,不能书本教条化,要考虑个人生活影响因素,包括职场外部强制因素、家庭结构互动因素、个人身心成长追溯等,可以通过主动定期访谈、小组咨询等方法互动观测。在职场个体差异方面,要考虑员工个性能力、情感化趣味和偏好、人格角色偏向、阶段性焦虑程度等,要及时识别、分享、化解不良影响因素。此外,要关注职场大环境因素变化,包括:中高层管理者岗位变化、工作伙伴互信变化、工作量和难度变化、收入变化等,通过讲解公司政策、调整团队整体气氛,达到心理互助目的。
4 小组团餐
聚餐可以解压。不过,带有心理疏导目的聚餐,不是随意吃喝,要策划小主题,组织十人以下规模活动,带动员工抒发所思所想,消解彼此不快,一是符合防止疫情传播、限制社交人数密度的要求,二是人数多了,互动机会不均衡,效果不好,三是聚餐可以把基本温饱需求,情感反馈、自我疏泄等高层次需求结合在一起。餐饮的物理色型,可以唤起情绪好感,风味饮食可以满足口味,唤起价值好感,席间言语互动,可以唤起角色认同感。
聚餐主题不必刻板执行,疏导到位就好。通过互动,伙伴们彼此倾述、分享、游戏,给每个人带来不同于职场、不同于家庭的第三种情感氛围,从而暂时卸下僵硬的角色外壳,借助餐饮温暖心境,获得心理支持,消解心理郁闷之气。
团队中有一种人自甘平静,不喜欢热闹场合,在不了解这种同伴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猜测,甚至担心压抑憋闷到一定程度、一旦遇到特定火星,会爆发破坏行为。根据同伴的个体情况而定,如果出现不符合常态的自闭抑郁倾向,就可以通过小型聚餐活动,有意识地帮助诱导同伴走出压抑心态,这也是助人者自助吧。
5 个别访谈
个别访谈的情境,是面对疫情期间出现的员工身心不适、工作合作流程不畅、员工之间失控出现言语肢体纠纷等问题,需要采取的心理疏导工作方法。
与一般工作交流访谈不同,遭遇应激事件的访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疏导功力,不是一味地批评或者表扬,也不是简单讨论工作内容,而是要用心理咨询的基本套路,积极倾听、耐心确认、寻找差异、对质解读、互动讨论、找到方法有效地化解心理症结。
快速访谈的要点是抓住员工的心结,很多行为困惑或者不良感受都与某种心结有关,沉淀纠结于某个心结,难以解脱,很多童年形成的负面心结,会影响个体身心成长,甚至会影响职业人格健康。在一般生活动态中,这种心结或轻或重搁置在内心某个角落,或者潜伏在潜意识层次中,特别是成长娇弱、没有触碰到大范围意外打击的80后几代青年,一旦遇到突发强制遭遇,就可能激发这种心结,放大负面压力,导致伤害、自杀、暴虐等伤害事件。
笔者多次开展个体访谈,通过1个小时左右的访谈,用一半时间倾听员工的倾述,准确找到或者发现员工心理潜藏的心结,然后用简单开心的干预方法,引导化解员工的心理积怨创伤,访谈后续效果均比较理想。
6 文体健身
正常工作秩序下,企业会按照计划节奏,安排开展运动会、球类比赛等文体健身活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调节文体健身计划,结合管控要求,因地制宜,引导员工强身健体、发散心理压力。
文体健身的思路和方法有很多,主要是不违反防疫强制规定,灵活机动。一是分成小组,利用交接班空隙,开展早间或午间广播体操、广场舞、跳绳、折返跑等锻炼项目。二是正常班部门员工可以利用午间休息时间,组织部门为单位或者交叉结对的游戏、瑜伽、健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