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权威咨询机构IDC在新近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中,向外界披露了两个核心信息:
1、处于先发优势的百度智能云在整体调用量、市场份额方面均名列第一,并在NLP、图像视频等多个细分领域排名第一;
2、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京东云、AWS等也在2020年前后开放了部分AI能力,业已成为云计算巨头们聚焦的核心赛道。
2019年中国AI云服务的市场规模仅有1.66亿美元,即便按照IDC给出的“2018至202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93.6%”的增速,与计算、存储、网络等传统意义上的云服务相比,AI云服务都像是一块可有可无的“苍蝇肉”,可为何吸引了诸多云计算巨头的注意力?
早在一年前的时候,我们就曾在文章中给出“AI已经成为用户选择云服务时的重要考量因素”的观点,借着IDC的报告,似乎有必要重新探讨下AI云服务的价值。
01 To B是场“山地战”
按照惯例,先来回顾下互联网产业的整体风向。
经历了近30年的“水大鱼大”后,To B开始在2018年前后成为互联网的“网红赛道”,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几乎所有上规模的企业,都在尝试向To B转型。
到了2020年,新基建的潮水涌来,被“黑天鹅”冲击的企业纷纷加速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进程,产业升级被定义为下一个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经济引擎,同时也加剧了To B市场的争夺战。
然而To B和To C原本就是两种形式的战役。
To C像是平原战,比拼的是资本和流量,几乎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流量变现,往往迅速形成风口,又在极短的时间内结束战斗。由于平原战的特征是缺少天然的防御工事,常见的一幕就是甲厂商可以轻易切入乙厂商的腹地,电商、社交、内容等不无如此,所以巨头们习惯的策略是抓住某个流量入口,然后逐步建立起生态矩阵。
To B则是山地战,既是BAT们相对陌生的领域,又沟壑纵横河流密布,想要把主力军开到目标市场,先要挖隧道、架桥、修路,然后才有在特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可能,注定是一场缓慢扩张的长期战争。于是To B转型的口号已经喊了两年,可多半还只是在某个细分市场打造样板,甚至上演了工程师爬锅炉、养猪、种瓜的情景。
现实的问题是,理解客户需求或者场景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把商业价值点吃透后逐步占领市场的“笨方法”不乏可取之处,代价却是所有市场都要从头到尾趟一遍,动辄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其中的不确定性在于,当你还在理解市场、进行用户教育的时候,竞争对手们可能已经将主力军投向了相应市场。
某种程度上说,To B也是巨头们的路径之战,谁能找到打通市场的最短路径,大概率会成为市场的赢家。毕竟不同于To C低成本的用户获取,To B是个相对复杂的决策,倾向于长期稳定的合作。
02 人工智能的“奇谋”
但凡“地形复杂”的时候,古代的天才军事家往往会以奇谋取胜,比如韩信的暗度陈仓。
To B的“奇谋”在哪里?还要从传统企业的视角找答案。传统企业之所以进行数字化或智能化转型,最直接的诉求还是为了提升效率,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人工智能的诱惑力也体现于此。
比如央视《新闻联播》在疫情期间报道的精研科技,在大多数生产企业因工人无法返厂而被迫停工停产的时候,精研科技的10台无人值守的智能化检测设备却实现了24小时工作,效率比人工检测提升了近10倍。
这个例子可能被不少人引用,以此来印证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其实也道出了传统企业拥抱人工智能的秘密所在:就像外界已经熟悉用MAU之类的指标评判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价值,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企业讲求的是ROI,并以ROI的高低决定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态度。
何况中国的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人工智能将是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的不二法门。无论是对经济大趋势的洞察,还是和ROI相关的经济账,人工智能都是加速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另一个问题在于,传统企业该如何获取AI能力?从0到1“重复造轮子”式的研发几乎行不通,即使不考虑潜在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单是人工智能的人才短板就让很多企业吃不消。特别是在Nuance等传统语音技术公司日渐式微,传统的技术交付模式遇到瓶颈的局面下,AI云服务可以说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回到BAT们的立场上,人工智能不失为与传统企业建立“连接”,并迅速占领市场和应用场景的捷径,同时也解释了云计算巨头们押注AI云服务的动机:谁能在AI云服务上占领先机,大概率将拿到To B的绿色通行证。
03 百度投下“空降兵”
在AI云服务市场排名第一的百度智能云,正是这种To B逻辑的见证者。
6月15日,国家电网举行了“数字新基建”重点建设任务发布会暨云签约仪式,百度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参与签约,将在能源互联网建设、新技术、新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五大领域展开合作。
7月9日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百度与浦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深度学习实验室”、浦发“数字人”等前期合作成果之后,双方将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
7月11日的世界智能大会闭幕式上,百度又与上海浦东新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推进全国首个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在浦东新区的落地,加速城市新一代智能管理,共同打造城市智能化升级新范本。
到了7月13日,百度与中国建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着眼于中国制造业的持续优化升级,将在智慧物流,数字矿山,智慧工厂,工业无人驾驶、数据中心新基建、企业 AI大脑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在中国的云计算格局中,百度智能云并非是擅长规模扩张的玩家,却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最“激进”的,进入云计算市场伊始就确认了ABC三位一体的战略,云计算被定义为百度AI To B的窗口。而短短一个月里的多个“大单”,再次让外界看到了百度智能云的撒手锏:领先的AI能力正成为百度快速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影响力的基石。
同样需要被聚焦的还有百度智能云的“作战策略”,熟悉了快速切入To B市场的“奇谋”后,百度迅速形成了一整套的打法:
首先在路线上确立了“以云计算为基础,以AI为抓手,聚焦重要赛道”的思路,精准找到并夯实了百度的核心优势;
然后在产品和服务上顺应市场需求,推出了AI中台和知识中台等等,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打造系统性AI能力的门槛;
紧接着百度公布了AI新基建版图,并向外界强调了平台型AI的定位,锚定了百度致力成为最大AI服务提供商的战略。
市场策略、产品服务、战略方向的高度统一,让百度在这场To B的山地战中,率先集结了一支迅速占领市场的“空降兵”,在友商们还在费工夫熟悉地形的时候,抢先将一些头部客户和优势市场纳入囊中,并且正在以远高于友商们的速度在自身特定的To B赛道中持续开疆扩土。
04 写在最后
或许并不存在所谓的“捷径”,百度智能云频频收获“大单”,本质上还是找到了大量客户的共通需求,从客户需求的“小切口”顺势切入,将自身擅长的AI打造成业务增长的新动能,进而打通了To B的路径。
可以预见的是,有了IDC等权威咨询机构揭示的风向,有了百度智能云的正确示范,有了新基建浪潮的持续蓄能,AI云服务的技术深度和应用广度都将迈向新的台阶。
至少从产业智能化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态势绝不是什么坏事,正如百度CEO李彦宏的观点:“我们希望每一家企业都可以像用水和电一样使用我们的平台,从而快速实现AI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