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老刀
“我们守望大江南北,守望生鲜未来。”每日优鲜昔日的壮志豪情似乎还在眼前,但北京总部早已人去楼空。
每日优鲜行至今日,两位创始人的动机是否纯粹,外人不得而知,但显然在判断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1、股价大涨,回光返照?
公开数据显示,每日优鲜8月3日以0.115美元/股价格收跌7.1%。8月4日,每日优鲜日内涨幅一度扩大至100%,报0.237美元/股。截至8月4日晚,每日优鲜股票交易量超600万股。
涨幅虽然很大,但由于总体股价太低,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
有部分投资者认为,每日优鲜赶上了中概股在8月4日的一波上涨风潮。也有人表示,可能有人在拉升每日优鲜的股价是为找人“接盘”。其前一日收盘价不足0.1美元,目前股价快速拉升,属于典型的炒作低价股短线交易挣快钱的方式。
2021年6月份,每日优鲜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发行价达13美元,发展至今,公司股价已经跌去超99%。
7月14日,每日优鲜在其投资者关系平台发布公告,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山西东辉集团计划向每日优鲜进行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
当时的这则消息,让人们看到了每日优鲜可以继续活下去的希望。但是,两周后,山西的投资人好像反悔了。7月29日,每日优鲜发布公告称,由于山西东辉集团战略投资没有交割,公司不得不做出对其业务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决定,以实现可持续性经营,包括暂时关闭其前置仓业务的极速达服务和优化员工。
8月1日,每日优鲜的坏消息继续扩散。每日优鲜发布公告称,资金断链,无法正常经营。对此,每日优鲜发布声明称,网络流传的《关于每日优鲜资金断链无法经营的通知》是虚假信息,“大家不要上当受骗”。
甚至有媒体报道,创始人徐正已经躲起来了,下落不明。据中国企业家杂志在7月29日报道,徐正回复记者称:“我一直在国内,这种谣言太恶毒了吧。”
当问起徐正是否身在香港时,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表示,“徐正在创业之初(2014年至2015年),就已经随父母申请移居到了香港。但他现在一直在北京。”“现在公司所有的高管都在北京。”这几天徐正很忙,每天很多电话找他。他一直在跟投资人接触,找新的融资,也在试图寻找买家。
2、创始人退出管理层,香港身份能否兜底债务?
8月2日下午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每日优鲜(澄迈)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由马蕾变更为孙玉英。每日优鲜(澄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份,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由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在此之前不久,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曾斌变更为孙玉英,并由孙玉英担任执行董事、经理。此外,每日优鲜联合创始人曾斌、徐正退出该公司主要人员行列。
也就是说,在这个节骨眼上,每日优鲜两位创始人都退出了法定代表人甚至是主要人员行列。加上徐正的香港公民身份,不免让外界疑窦丛生。
1981年出生的徐正,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2002年加入联想,负责全国零售大客户。2009年-2012年,负责联想中国区笔记本事业部,28岁成为联想中国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事业部总经理,并用三年时间将联想笔记本业务规模从5亿做到300亿。2012年,徐正参与联想佳沃组建,出任水果事业部总经理。2014年11月,他与同样在联想工作了十多年的曾斌一同创办了每日优鲜。
2019年9月,徐正连续第三年入选《财富》(中文版)的“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榜单”,同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大疆创新创始人汪滔、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等并列。
徐正曾表示:“我们最大的优势可能是认准一件事能干10年,比较擅长长跑。”
截至2022年一季度,每日优鲜的股东里,徐正通过海外离岸信托持有每日优鲜8638万股普通股,持股比例12.2%;其中,徐正代联合创始人曾斌持有1749万股普通股。
通过海外离岸信托方式持股而且是香港身份,这就意味着,即便每日优鲜破产了,徐正也可以随时走人。毕竟,徐正持有的股份全部放在海外离岸信托中,被拖欠的供应商们是无法向其追索财产的。
据披露,每日优鲜目前总负债规模大约在15亿-18亿元。
3、对比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做错了什么?
到今年7月15日,每日优鲜共获得12轮融资,投资者阵容相当豪华,包括中金资本、腾讯投资、高盛、老虎环球基金、元生资本、元璟资本、远翼投资、华创资本、联想创投等超20家投资机构,总融资金额超过百亿。
四年时间,每日优鲜烧光了100多亿。而投资方成了最亏的那群人。连投5轮的腾讯,最终也没来得及解套上岸;青岛国资委砸了20亿赶上IPO的末班车,却亏了19亿多,几乎赔掉了底裤。
2019年时,每日优鲜还风头正盛,坐拥行业第一。徐正高调宣布未来3年要做到1000亿GMV。为了实现目标,每日优鲜在短短2个月就烧光8亿,为“拉新”(吸引新的用户)推出各种半价满减和免费菜品。但4年亏损100多亿,营收却没起色。
很多人拿每日优鲜跟叮咚买菜做比较。从运营模式上看,每日优鲜确实有点流于概念——对所谓前置仓模式的包装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而叮咚买菜搭建自主的供应链体系,向生鲜的上游追求效益,基本功更为扎实。
而资本市场也给予了明确的投票,截止到8月4日,叮咚买菜股价4.43美元/股,总市值10.46亿美元,是每日优鲜的38倍多。
两者在股价上的差异,也反映出实际运营能力和战略导向的不一致性。总的来看,叮咚买菜更“实”,采取了上游供应链重资产模式,将收入来源押注在产品上,生鲜产品源头直采比例达到79.1%,自有品牌GMV占比达到5.8%。
成立于2014年11月的每日优鲜比叮咚买菜早了两年多。几乎与每日优鲜同一时间,叮咚买菜于2021年6月29日上市,比每日优鲜晚了4天。虽然每日优鲜为生鲜第一股,但是在上市之前,从营收表现来看,叮咚买菜远高于每日优鲜。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1年,每日优鲜营收分别为60亿元、61亿元、55.47亿元;叮咚买菜营收分别为38.8亿元、113.36亿元、201亿元。
去年11月,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曾在Q3财报会议上,透露叮咚买菜的盈利路径:第一步,上海作为叮咚买菜最先开始运营的城市将在Q4实现UE的盈亏平衡,将在后续带动整个长三角区域实现UE的正向经营利润;第二步,在2022年底至2023年初公司全年现金流有望转正;第三步,2023年至2024年公司利润端有望转正。
不过,叮咚买菜也存在着很大风险和不确定性。继5月底先后关闭安徽宣城、滁州,广东中山、珠海等城市业务后,6月15日叮咚买菜退出了天津市场。在财务数据上,叮咚买菜依然处于亏损之中,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一季度内,叮咚买菜总营收为54.44亿元,较上年同期38.02亿元增长43.2%;净亏损为4.77亿元。
从整个行业来看,生鲜电商几乎呈现出全行业性的“塌方”。很多生鲜电商平台前期发展速度看上去很快,规模也很大,但生鲜产品的损耗巨大,而且用户在线上购买生鲜产品的习惯并不普遍,加之仓储、配送成本高企,生鲜电商平台盈利几乎遥遥无期。
4、前置仓模式还有希望吗
所谓的前置仓,是指区别于传统仓库远离最终消费人群,在社区附近建立仓库的模式。这样的小型仓库离社区近,又没有门店的位置要求,租金便宜。
前置仓存在基本价值点是因为离社区近,所以提升了配送的时效性。但这样的逻辑,其实是“自欺欺人”。前置仓成为生鲜电商炮制出来了所谓“新模式”,流于概念,并无实际意义。前置仓要真正能实现对一个片区所有用户覆盖,那就需要“饱和打击”。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