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几度·智慧城市系列】
撰稿|吴俊宇
编辑|吴俊宇
审阅|梁欣婷
「摘要:新基建虽然是潮流,但是并不意味着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一拥而上,它需要根据城市实际需求展开,甚至是通过小切口的方式去带动城市数字化。广州恰恰是这样的代表。」
中国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智慧化建设思路各有不同。
北京作为首都和政治中心,强调社会管理和市民服务。深圳没有历史包袱,作为大湾区建设重点,具备政策、技术、产业优势,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试验田。
上海政府管理体制完善,城市内生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长三角区域协同的需要催生了智慧城市建设。
全国范围看,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往往围绕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热门概念展开。各地政府对新技术有迫切诉求,在与相关企业合作时,时常出现超前建设的现象。
广州历史积淀深厚,城市格局稳定,具有完备且成熟的产业基础,市民生活原本就务实安逸。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中最务实、内敛的老城,其智慧城市建设有自身特点。
- 基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展开,强调制造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 在政府部门、城市片区进行局部试点,在不打破原有格局的情况下渐进式变革;
- 遵循过往城市建设规划,延续性较强,重视社区便民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
这种总体审慎、局部试点、注重产业和服务的总体思路也是目前日本在东京等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普遍做法,而且得到了实践验证。
在目前中国城市普遍信息化程度有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贸然进行大规模智慧城市建设是不切实际的。
广州的选择对正在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其他城市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1
广州为何特殊
在海外建筑与环境研究机构Future Distributed 2020年9月一篇名为《Smart Cities in China》的报告中,广州被列在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榜单之中。
广州上榜的原因是:政府对云重视,智能手机以及智能程序可以承载诸多公共服务功能。
广东省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原本就较为开放,形成了覆盖省、市、区的建设共识。
此外,华为、腾讯、平安等头部企业以及更多生态合作伙伴企业在广东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形成了体系化配合。在应用层,已经有诸多产品落地到市民生活之中。
不过,Future Distributed对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停留应用层产品上。智慧城市涉及工业化和信息化,作为中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桥头堡,广州真正的优势在于几块。
开放务实的政府管理体制;它使得广州的城市建设延续性较强,且注重市民的实际需求,落地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往往会根据发展状况采用可实际落地的产品或技术;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驱动力;民营经济的数字化动力是内生的,企业出于增效降本需求展开,产业需求会带动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这为智慧城市创造了基础性条件;
大湾区中枢的角色定位;深圳汇聚了政策、技术优势,是智慧建设的探索者,广州是广东省压舱石,其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有更多成熟考量;
2019年,广州市政府曾公布《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部门决算》文件。
其中几个重要方向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价值创新园区建设;软件服务业与芯片产品流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奖励。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之中,又分成了三块内容:
- 优化工业互联网生态;
- 推进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
- 建设智慧城市;
从这份文件之中可以看到,广州智慧城市建设实际上是在工业和信息化大框架之下,和工业互联网、服务型制造业绑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