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专栏:疫情促使网上买菜成为时髦现象,不少热心网友还制作出了各种“买菜指南”,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京东到家、美团等平台春节期间的订单量更是出现暴涨。仅仅几个月前,生鲜电商行业还是一片黯淡,多家知名公司出现倒闭、欠薪等负面消息。疫情焕发生鲜电商诞生“第二春”,但生鲜电商是否真能就此“一飞冲天”,成为幸运的宠儿?生鲜电商会成为2020年的“风口”吗?
以下是正文:
上海是中国消费活力最高的城市,2019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万亿元,规模稳居全国城市第一名。庞大的消费活力激发出上海地区灵活的零售业态。全国第一家生鲜电商平台易果生鲜就诞生在上海,后来在全国风靡的盒马鲜生第一家店也是开在上海。
易果生鲜之后,莆田网、天天果园、淘宝网生鲜频道、京东生鲜频道、顺丰优选等生鲜电商平台纷纷先后上线。
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迎来第一次爆发,共16家公司获得了近30亿元融资。可惜无情的资本市场很快就让疯狂的创业者们尝到了苦果。
一年后,资本市场就调整了投资策略,O2O、智能硬件等重度依赖资本的行业都受到打击,生鲜电商行业也受到波及,美味七七、果实帮、青年菜君、优菜网等平台陆续倒闭。
中小型生鲜电商被洗掉之后,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2017年,天天果园、易果生鲜、本来生活等平台均获得了过亿元融资。与此同时,TMT行业的风口开始转向无人货架、社区电商,每日优鲜、果小美、爱鲜蜂们开始崭露头角。
2019年,生鲜电商行业再次爆发危机。呆萝卜、妙生活、吉及鲜等多家公司开始出现危机,或关闭门店、或暂停运营、或关仓削减规模。
是的,生鲜电商多年来就是这样如过山车一般,忽而到峰顶,忽而到谷底,起伏非常大。
2020年春节期间,受疫情因素影响,大多数人都开启了网上买菜模式,有热心网友还根据抢菜时间、配送时长、价格、菜品等维度制作出了网上“抢菜指南”。
生鲜电商行业再次爆发。
QuestMobile公布的数据显示,生鲜电商App的使用时长2020年春节后两周比平日增长96.4%。生鲜电商App日活用户从平日的不到800万,在春节期间突破了1000万,节后再次突破到1200万。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京东到家、美团等平台都透露了订单量翻倍的消息。受行业利好消息影响,搜索引擎内关于“生鲜电商系统”、“生鲜电商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广告都多了起来。
订单量暴增、营业额翻倍、用户时长暴增,甚至平台不需要做过多的营销推广,便能获得大量自然增长的用户,这要放在平时,平台做梦都要笑醒。
然而,在生鲜电商行业一片叫好的形势下,却暗藏凶险,行业危机已经悄悄来临,一个不好,关闭门店、暂停运营、关仓削减规模等情况还会再次出现,“独角兽没有角”的窘境会再次降临。
短期增量带来多种隐患
受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平时触手可及的粮油米面菜成为人们生活的难题,即使是便利店遍地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是如此,网上买菜成了大多数人的首选渠道。
1.网上买菜的安全系数相对更高;
2.减少出门的距离和次数;
3.无需“查找”店铺;
4.SKU更全。
以往发生在菜场、商场、超市等地方的需求短期内迅速向生鲜电商平台转移,这才有了订单量暴增、营业额翻倍、用户时长暴增的故事。但是,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增量同时也带来了隐患。
第一,订单量暴增背后,商品品质很容易被牺牲。粮油米面菜等商品中,只有菜是最难“囤”的,其中尤以青菜最难“囤”,放几天可能就没办法食用。对于经常在家做饭的人来说,他们对于青菜的新鲜度要求非常高,他们现在买菜确实没那么容易,但并不代表他们能够忍受青菜的品质也随之下降。
而平台上的订单量突然暴增,他们的物流配送、仓储等处理能力会出现欠缺,很难跟平时一样精心确认菜品的品质,此时,平台更加关心配送效率而不是商品品质。
在高效率的思维决策下,商品品质只能被牺牲。同时在“反正不愁卖”的局面下,有些平台对于商品品质就更不在乎,大不了让用户投诉赔钱就是,但又有多少人会因此去平台上投诉呢?只要没投诉,平台就赚了。
第二,价格带来不满。并不是所有的平台都维持商品的原价,商品价格并不受平台/商家控制,因春节期间人力成本的上涨、物流运输价格的上涨以及进货价的上涨,商家不可能大规模贴钱保持商家原价。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有不少商家的菜品价格均出现了上涨,以包菜为例,平时可能也就三五块钱/个,但现在的价格几乎翻了一倍,有的商家甚至能卖到20元左右,青菜的价格急剧飙升。
无论是平台的主动涨价,还是被动涨价,消费者都会将其中的不满算在平台头上,如果平台提供的商品品质不好,那更是容易被消费者暗自记上。
商品品质不佳+价格上涨带来的隐患,会让消费者对于网上买菜的整体体验下降,而这种体验会随着其他需求的恢复而下降。如今复工潮已经渐渐开始,线下的菜场、商场、超市等也逐渐开业。这意味着原先突然转移到生鲜电商上的流量又开始回归线下,生鲜电商的生意被夺走了。
七麦数据显示,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在App Store总榜免费榜中从2020年2月16日便开始下滑,排名甚至低于2020年元旦之前。
需求下滑、用户体验下滑,生鲜电商平台是时候该考虑接下来的生存问题了。
盲目扩张,容易造成库存积压
卖菜并不是一门“高大上”的生意,但当“菜”成为稀缺性商品的时候,谁都想来分这块市场的蛋糕。
百果园是一家以卖水果为主营业务的连锁品牌,截至2019年9月,百果园全国门店数超过4000家。2020年2月28日,百果园宣布开始卖菜。
2020年2月15日,中国石化宣布在北京的340座加油站开始售卖新鲜蔬菜。
除这两家名企跨界卖菜外,某鲜奶公司也提供了线上卖菜服务。
进入线上卖菜最疯狂的行业当属餐饮、酒店业。餐饮业的“食材成本”在20%——30%之间,因消费者的减少,不少餐饮企业都将春节囤积的食材进行售卖,从而减少亏损,卖菜是它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百果园、中石化、餐饮业跨界到卖菜业务,有很多因素导致。但它们盲目扩张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容易造成库存积压,造成积压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如今用户买菜的方式已经逐渐重回菜场、商场、超市,而且叮咚买菜、京东到家、美团等平台也会分流,流到百果园、中石化上的流量就会非常少,它们此前准备的商品就可能积压。
第二,百果园、中国石化进入卖菜行业的时间并不算早,此时涉及到菜的成本价、人力成本、物流成本都不低,这意味着它们很难以低价进行销售。对于消费者来说,百果园、中石化只是买菜渠道之一,而他们的商品价格并不便宜,又是一个全新的平台,消费者信任度也成疑问,商品被积压的概率就会非常高。
当然,面对积压问题,他们也可以在将来用低价促销的玩法来卖掉,但此举也意味着他们卖菜尝试失败。
行业竞争激烈,谁能成为“剩者之王”
“一窝蜂”现象在互联网行业是常见现象,团购、共享单车、智能硬件、无人货架、社交等行业莫不如是。
网上买菜变得火爆后,自然也吸引了各方的觊觎。PC6安卓网的数据显示,目前各类买菜App多达117个,其中包括京东到家、顺丰优选、美团、饿了么、盒马、苏宁小店等多家巨头公司,每日优鲜、叮咚买菜、食行生鲜、美菜网等新的明星公司也不在少数。
行业处于巅峰期,总体需求大幅上涨,各大平台的订单量、用户时长会暴增,但一旦疫情过后,线上买菜的需求会随着消费者的买菜习惯会重新回到菜场、商场、超市而呈现下滑趋势。
此时,行业的竞争问题很有可能导致新一轮洗牌。互联网行业的趋势证明,多数情况下只会是少数人的红利,百分之八九十的企业会因为竞争力不够而被淘汰。生鲜电商必然也逃不过这个宿命。
谁能成为“剩者之王”?这是每一个生鲜电商平台接下来应该考虑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电商的市场越来越大,但生鲜电商在中国的渗透率并不高,极光大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中国的生鲜电商行业渗透率仅为3.44%,远低于综合电商。
毫无疑问,受2020年春节影响,生鲜电商的渗透率、用户习惯等会大幅提升,行业会因此而受益,可落到每个生鲜电商平台上,并不止利好,只有打败其他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