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 / 互联网资讯 / 营销 · 2023年8月23日 0

创业的最前沿

创业的最前沿

1、为啥需要男士理发馆?

在北京东五环外的像素南区,藏着一家名为“剪得慢”的理发馆。若是在这里坐上一会,便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只接待男士。

这家理发馆处处都透露着与普通理发店的差异:店里的装修、陈设带有浓厚的街头文化氛围,电脑里播放着Rap(说唱音乐)。两位理发师没有穿统一的制服,没有客套式的问候,身上有着大片纹身。

店里只有三张剪发椅和一张洗头椅,但不用担心忙不过来,大部分客人剪发都会提前预约。

在剪发过程中,理发师与客人聊得话题也并不是围绕着“推销”和“办卡”,而是汽车、新出的Iphone14手机等各种跟工作、生活相关的热点话题。聊到尽兴处,理发师甚至会停下来,专心地与客人聊几句。

这就是近几年在国内流行起来的男士理发馆。这个概念起源于国外的Barbershop(理发店)。最开始,这里是为绅士打理胡须、发型的地方,由于Barbershop注重发型的细节,平均服务一位顾客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于是聚集在一起的客人自然而然地开启一些话题,Barbershop也随即具备了某种社交属性。

大概从2017年开始,北京陆续出现一些男士理发馆。这些门店的主理人们身份多样,包括修飞机的、卖滑板的、卖保险的、打篮球的……因为喜欢街头文化,他们纷纷转行去开男士理发馆。

在他们看来,男士理发馆的潜在市场一直被忽略了。一方面,男士理发馆具有综合店不具备的服务,比如修面、编发、油头等。另一方面,一些喜欢街头文化的人会在这里找到认同感。

这些男士理发馆也保留了Barbershop的社交氛围。“我们和客人的关系像哥们,像朋友。”“剪得慢”主理人京楠说道。

社交属性保证了“剪得慢”的高用户粘性。它们之前的门店位于东北三环太阳宫附近,店铺搬家后,一位跟了“剪得慢”两三年的客人,仍会驱车十几公里从朝阳门过去剪发。

因为没有令人反感的推销环节,来这里的客人可以卸下防备,得到很大程度的放松,“客人什么都跟我们聊,有时候还能睡着。”京楠说道。

很多中年男性下班后,要在车里抽根烟、打一局游戏才回家——他们需要一个不被打扰、放松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男士理发馆也充当了类似的角色。

男士理发馆与普通店的另一个不同之处,还体现在理发师身上。

“剪得慢”的理发师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几点有客人几点上班”。在太阳宫的时候,京楠每天只约7个客人,每天工作8、9个小时。“我们也不开会、不总结,不挤压员工私人空间。”京楠表示。与综合店相比,这家男士理发馆显得更加“佛系”。

男士理发馆“DL BARBERSHOP”(以下简称“DL”)的理发师每天也只服务8位客人,像上班族一样按时上下班,中午有1个小时的午休时间。“他们并不是理发机器。”DL主理人煤田说道,规律的工作时间其实也是在保障理发师的身体健康。

“我们也是想通过Barbershop改变人们对理发师的看法,改变人们对理发店运营模式的固有认知。”京楠说道。

2、小圈子的赚钱游戏

第一批男士理发馆出现的时候,新客人基本靠圈子里的人口口相传获得。后来,男士理发馆因为黑人烫、编发这些流行发型被众多男士熟知,它们也因此赚到第一桶金。

2018年,“男先生”主理人李男就是凭借黑人烫发型,把月亏1万多的综合理发店扭亏为盈,并赚了10多万元。这也成为他转型做男士理发馆的原因之一。

那时候的男士理发馆有多火呢?“客户提前15天预约,都约不进来。”李男说道。刚开男士店时,李男的妻子负责安排客人的预约。“早上起来,她裤子都来不及穿,一接电话就是3个小时。”

创业的最前沿

3、主理人的困扰

虽然盈利状况尚可,但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男士理发馆的主理人们目前也面临诸多困扰。

男士店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商业店,一种是社区店。区分两者的一个标准是,选址是在商圈还是居民区。

国外的Barbershop就诞生于街头,方便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这项服务,但是目前在北京,真正坚持做社区店的并不多。“估计90%都是商业店。”京楠说道。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房租成本、客户的契约成本(流失率)都很高,要想生存,寻求更赚钱的方式和路径不可避免。

从商业化角度来看,经营社区店或许不能算成功的商业模式,“我们的营业额远远达不到商业模式成熟的店铺。”京楠表示,“如果要营造狼性的氛围,我们也可以做,但就是觉得会丢掉自己的初心和本质。”

此外,社区店还存在复制和扩张难题。对于具有文化属性的门店来说,人很重要,不同店长管理的门店可能风格、氛围都不同。如果说传统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