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耳 令
编辑 | 珏 珏
过去几年,手机市场的混战日渐走向白热化。
在国际战场上,国产手机厂商火力全开,于红海中扩展市场容量,根据IDC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华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38.3%。
排名前五的厂商里,除了苹果,其它全是本土企业。华为、vivo、OPPO、小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占比更是逐年提升。
回想2015年时,某位厂商大佬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说未来只有2-3家手机厂商能够存活。
当时行业一直拿这句话来取笑该大佬。
如今7年过去,从市场反馈来看,中国品牌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还不错。但从整体市场来看,也确实有很多曾经耳熟能详的品牌,如今已沦为others。
而在目前仅有的几家手握“船票”的厂商里,一颗闪耀的星正在加速升起。
挑战高端
2000年9月,夏普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能拍照的手机J-SH04,因为内置了一颗11万像素的CCD摄像头,引得行业啧啧称奇。
彼时的中国手机厂商们,大多都还做着为外资品牌贴牌生产的生意。但却将手机中置入摄像头的创新牢牢地放在心上。
此后许多年,为了追求更好的摄像头,手机厂商将“像素内卷”做到了极致。
仿佛除了更轻更薄和更夸张的造型,手机影像几乎是通讯功能之外唯一可以交锋突破的领域。
一直到2007年,当大多数品牌还在执着于摄影的提升时,乔布斯带着iPhone横空出世,紧随其后的便是功能机全军覆没。
但我们都知道,苹果之所以能取胜,靠的并不只是更好的摄像头。
随着功能机走向衰落,国产手机的品牌势能全部清零。高端市场被苹果、三星瓜分殆尽。彼时,要复兴国产机,留下的只有低端市场的份额。
一个百花齐放的市场,竞争维度一定也是多样化的。
在功能机时代,由于大多数品牌只执着于单一功能的提升,使得手机的创新一度陷入体验的瓶颈。
进入智能机时代,行业里的比拼开始有了更多维度。
从黄章处取经回来的雷军,2010年拉着前谷歌研究院副院长林斌和前摩托罗家手机专家周光平等人,一起创立了小米,以性价比终结了山寨机的历史,
“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 以“合约机”横行市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大家实力旗鼓相当,但谁也没料到了,后来只有华为出了头。
来自东莞的vivo和OPPO,以极具美学的设计自成一派。2011年,正式进军智能手机领域的vivo发布的vivo V1,更是主打音乐功能。
天下三分的战国格局,在此时便萌了芽。
此后几年间,大到OV、小米,小到一加、realme、努比亚、360……层出不穷的手机品牌、互联网手机,不断挖掘出深层的垂类市场的需求。
2015年,全国手机产量正式突破了20亿台。尽管在国外市场获得的手机销量大部分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中低端手机依然是赢得市场的主要渠道。
但随着品牌不断渗透,向高端市场进军,国内手机厂商显然已经完成了第一步。
国产手机做了许多尝试,比如小米尝试进一步提升小米数字产品线档位,并将高端屏下摄像头手机成功量产;OPPO则以OPPO Find X3系列和一加9 Pro双品牌并行,希望用设计和质感打动寻求消费升级的消费者们。
vivo的冲击高端之路走得并不显山露水,但却相当稳健。
去年上半年联合蔡司技术研发推出vivo X60 Pro+,收获一片高端影像好评之后,下半年带来了融入首款自研芯片vivo V1的vivo X70 Pro+,将技术结晶和影像特长继续发扬光大。
vivo用X系列向上试探,用S系列把自拍体验和轻薄做到极致。不经意间,vivo已经悄然成为令业界无法忽视的耀眼之星。
这无疑要归功于vivo在创新、技术、性能、体验等方面的深入自省与创新。
冲出维度
很快,国产智能手机的竞争来到了下半场。
相比于一窝蜂入场的上半场,下半场却显得有些萧瑟。从早年在乐视、360中选择展位乐视的酷派,到今年先后被传出“卖身”消息的黑鲨和魅族。
无数品牌在这个赛道走向沉沦与销声匿迹。
和功能机时代一样,行业走过了一段拼营销、炒概念,技术上却无甚突破的日子。
直到进入2017年,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迫于供应链压力,行业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