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 / 互联网资讯 / 营销 · 2024年4月12日 0

华润万家:挑战“四十仍惑”,如何突破高开低走的“跟随者”?

传统商超的“自救革新”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今年第一季度,华润万家对传统大卖场业态进行了升级改造,北京、深圳、苏州、南京、天津、太原等地新开业、新升级门店达到了10家以上。

加开新店、调优老店的动作并非华润万家独一份,沃尔玛、高鑫零售、永辉超市在此之前已小有成效。

今年1月,沃尔玛中国官宣全国8城29家大卖场门店完成升级,并计划新一年继续对40至50家门店进行改造;高鑫零售业态转型与新店开拓并行,旗下大润发、大润发SupeR、M会员商店等多个业态将在全国开出21家门店;永辉超市同样在成都、重庆、合肥、杭州等城市开设了新店,以精细化管理调优新店并采取“一店一议”的定制化改造。

横向对比,这位年逾四十的“超市一哥”,看着友商们快速步入转型正轨,而自己却一直困于“中国超市百强榜单”的第四席位。

华润万家成立于1984年,并于80年代末成长为香港第三大超市集团。

9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热潮,外资商超入华,传统百货遭受冲击,也刺激了本土连锁商超的发展。

2002年,华润万家从万科手中收购万佳百货,从此走上收购扩张之路,先是控股了江苏零售龙头苏果超市,而后陆续收购了天津月坛超市、宁波慈客隆超市、西安爱家超市和广州宏城超市。

2004年至2014年是中国实体零售业的黄金十年,也是华润万家快速打开国内市场,打造属于“华润系”时代的十年。

乘着大卖场发展东风,华润万家抢占先机,凭借丰富优质的产品、布局合理概念领先的门店以及优惠的价格成为消费者的心头好。

然而,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年中,华润万家收购英国TESCO(乐购),因被其拖累业绩失去金主庇佑,一年后华润万家被华润创业剥离。

此时正逢电商迅猛发展的阶段,淘宝双11成交额连年刷新纪录,逼近千亿大关。

受电商冲击、人力成本和店铺租金上涨影响,实体零售商经历了一轮关店潮。实体零售行业进入转型期,开始寻求业态转型和电商模式的探索。

而华润万家前期盲目扩张的弊端在此时显现。快速的扩张并购使其供应链管理面临“割裂”风险,再加上对当地消费习惯的理解也不够透彻,盘子过大而掌控能力不足导致华润万家在多地水土不服,落入高开低走的局面中。

被华创剥离后,华润万家因无法自负盈亏同样被圈进了闭店潮中。2016年,时任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曾对外表示,华润万家2016年计划关闭68家门店。

而后,华润万家多家门店被行业瓜分,山东的7家门店被当地零售品牌“家家悦”接手,北京的三家门店卖给了物美。

“收缩”战略下,华润万家的销售数据也连年下滑,2015-2019年,公司销售额从1094亿元下滑至951亿元。

凭借前期扩张的积累坐上了“超市一哥”的宝座,但却被新一轮的改革浪潮拍打在岸。此后几年,华润万家依旧没能挽回颓势,境地愈发尴尬。

此时,在全渠道变革中抓住时机的企业开始崭露头角。

沃尔玛自2015年推出自有电商平台后便大力发展O2O业务;永辉超市则以黑马之姿在A股成功上市,并拿到京东43.1亿元的巨额投资拓展生鲜O2O业务。

永辉超市同样在三线以下和边疆地区积极铺展门店,覆盖全国近一半的市区县,并升级改造供应链,自建物流,推出无人配送车,减低采购、物流和仓储成本,以让利消费者。

从迎合精品化潮流到逐鹿下沉市场,从专注线下到布局电商,零售商超们追逐热点不断变革的脚步从未停止。

在这属于零售业的“春秋战国”时代,最终鹿死谁手还要看谁能够抢占先机,赢得受众,把控甚至引领时代节奏。

显然,这个赢家很难是华润万家。

高开低走,被迫转型。

华润万家成立于1984年,并于80年代末成长为香港第三大超市集团。

9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热潮,外资商超入华,传统百货遭受冲击,也刺激了本土连锁商超的发展。

2002年,华润万家从万科手中收购万佳百货,从此走上收购扩张之路,先是控股了江苏零售龙头苏果超市,而后陆续收购了天津月坛超市、宁波慈客隆超市、西安爱家超市和广州宏城超市。

2015年,零售市场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商超企业则迈入精品化发展时期,一时间高端精品超市门店遍地开花。

在精品超市的布局中,华润万家依旧占了先机。早在2004年,华润万家旗下的高端超市品牌Ole’精品超市就已在深圳创立,发展至2015年全国门店数为41家。

自概念提出后,诸多品牌与企业开始生拉硬拽套概念,努力地将“新质生产力”的帽子牢牢戴在自己头上。

华润万家有意将其在业态升级过程中针对产品、门店、营销、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改革举措称为“新质生产力”,但名副其实吗?

早在去年,传统商超业态的变革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而华润万家现在才入局,这已然落后于人。

在业态升级之路上,有人正在探索,有人早已领先,而华润万家借鉴、模仿业内既有成功模式的变革很难称得上是业务创新。

如果仅仅只是踏上变革之路,就能被称为“新质生产力”,那这“新”该如何体现?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中,借鉴先行者的成功经验无可厚非,但一味地拾人牙慧无异于饮鸩止渴。

企业只有持续不断地创新输出,才能够抓住消费者“善变”的心,修建出属于自己的护城河,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甚至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