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几度·移动生态系列】
撰稿|吴俊宇
审阅|梁欣婷
「摘要:不断有二级市场投资人透露,知乎变现效率还有待提升。资本强调进入、退出效率,注重在限定时间内获取高倍率收益。但社区产品、内容产业有其自有规律,无法像流量平台一样竭泽而渔、快速变现。内容付费产品注重续费率,保持续费率需要稳定的内容建设。」
互联网社区有个需要长期自我博弈的“矛盾”——如何维持社区氛围。
2020年,B站陈睿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提到过一个观点,社区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这个社区有没有自己的专属语言……对“挑剔”的用户来说,社区最好状态就是出生一瞬间,以后有任何变化,都会有人反对。
知乎创始人、CEO周源也曾提到,一个社区拥有独特的社区文化表现在于产生了一批极具辨识度的专属词汇,例如“谢邀”;形成了基于价值认同的公序良俗和自治公约;社区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坚定的排异性。
审视互联网行业十几年来的社区变迁历史会发现,互联网迭代速度太快,流量池几乎三五年就会发生一次剧烈波动。社区、社交类产品往往会在剧变中洗牌。
想要维持社区长期稳定发展并不容易。
早年开心网、人人网、贴吧、天涯、猫扑,都是当时的顶级流量池。不过,这类社区要么已消亡,要么已衰落,几乎沦为互联网坟场。
2016年之后,花椒、映客、虎牙、斗鱼等平台逐渐浮出水面,不过这几家企业也是各领风骚两三年。
社区氛围固然重要,但“社区”往往缺乏有效商业模式,需要通过其他手段获得收入,最终演变出其他业务形态,利用其他业务形态进一步反哺“社区”的发展。
抖音、快手、B站无疑是“破圈”最成功的几大平台。
抖音从音乐社区最终进化为视频、直播平台。快手从老铁社区最终进化为视频、直播平台。B站从二次元社区最终成为年轻化平台。
知乎、即刻、虎扑、小红书都是典型的社区。坦率说,知乎的“破圈”并不像快手、抖音、B站那么“成功”。
不过,知乎依然走出了一条逐渐超出“社区”定位的道路。
内容付费使其更偏向订阅制商业模式,这与过往其他社区靠广告、游戏等模式盈利的方向截然不同。
这也注定了知乎注定是家慢公司和稳公司。
01
破圈
社区必然会面临“破圈”问题。
“破圈”往往意味着最早期的社区氛围开始淡化。
人人网兴起的核心原因是抓住了“校园人群”,形成了社交网络。
开心网早年兴起,核心原因之一是,抓住了“白领人群”,形成了白领化的交流方式。
今天即刻兴起的核心原因则是抓住了年轻的互联网人群,形成了“即友”文化。
开心网和今天的即刻并无本质差异,两者受到欢迎的核心原因都是:
在就业市场最具存在感的一群年轻人需要寻找一个释放情绪、自我表达的空间。
无论是开心网还是即刻,其实都有着较强的社交娱乐属性。
开心网未破圈,在流量迁移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发展机会。尤其是在游戏收入下滑之后,彻底没落。人人网则是在用户成长脱离校园环境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空城,社区自然散去。
即刻尚且年轻,如今并未面临破圈挑战,小宇宙播客强内容属性甚至强化了即刻调性。
相比之下,发展至今已有10年知乎则是在维持社区氛围的路上进行了诸多尝试。
从早期建立平台机制,到2018年之后开始“破圈”,知乎同样面临维持社区氛围的考验——不过,知乎的弱社交、强内容属性使其在最大程度上维持了其社区稳定性。
用一个玩笑说,社区发展就像是“和面”,维持“黏性”和“氛围”的策略是——面多了添水、水多了加面。这这个过程需要耐心。
周源很大程度上符合这一定位。10年长期发展,知乎的速度很难说的上是“快”。
B站社区运营经验中,陈睿维持社区氛围的策略是,“强化内容属性,刻意降低社交属性”:把B站打造成以内容为中心的社区……每次用户见面只在视频下面见,社区扩大了十倍,只要这一类内容还在,会觉得氛围是没有变化。
早年知乎是问答社区,后期在平台内容生态的建设过程中不断“破圈”,最终涉足内容付费、版权运营等领域。内容形态也逐渐增加了视频、直播等板块。
严格来说,今天的知乎依然是相对高效的信息平台之一。
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乎自身的内容体系建设,如问答社区、会员内容、视频内容等。
付费类内容原本就具备强消费属性,和B站的内容为中心一样,可以在最大程度沉淀用户。知识类、阅读类内容会不断强化平台原有的定位。
在这里依然会酝酿诸多新闻热点事件,并且得到相对客观公正的舆论反映。比如在拼多多 98 年员工因加班猝死事件中,知乎成为了重要的舆论发酵场,并辟谣了诸多信息。
这有赖于知乎的产品架构。
2013年,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Gang Wang、Konark Gill等作者在第22届国际万维网会议上发表过名为《社会群体的智慧:一个有关Quora的分析》(Wisdom in the Social Crowd: an Analysis of Quora)的研究。
这篇研究曾用图表描绘Quora社区交互逻辑。
(Source: Wisdom in the Social Crowd)
分析者认为,Quora内部结构通常是问题、答案、问题主题和用户的复杂组合。系统中的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提出该问题的用户(asker)、回答该问题的用户(answers)和对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