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芥菜种
图片/联商图库
时间走到2021年1月,回想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于许多零售人来说,大有:“酸甜苦辣尝尽,往事不堪回首”的赶脚。
2020年,原本多风多雨的零售市场,又因着疫情雪上加霜。近几年,我国零售市场加速洗牌,还要从外资商超企业的集体退出说起。从2019年开始,在过去三十年发展如日中天,稳坐零售大佬位置的外企商超,仿佛一夜之间停摆,频频传出并购、退出中国市场的时代落幕声。
2019年6月苏宁48亿收购家乐福,2019年10月物美148亿收购麦德龙,欧尚、乐购、乐天玛特也陆续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从此一些曾经如雷贯耳的外资超市将就此停留在中国一代消费者的记忆中。
老牌外资商企黯然退出中国的背后,也反映出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这片土地上零售市场依然要形成新格局。
时代共振下的零售新格局
如今中国的零售格局,很明显,线上巨无霸平台占了上风,而大多数连锁和独立实体店,生存却愈加艰难。但,在历史的长河中,零售市场走到今天,线上零售突飞猛进的发展,也是时代的共振下带来的必然结果。
回溯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奋斗成为新的时代主旋律,在新自由思潮的渗透下,人人都渴望在市场经济中展露拳脚。个人的努力在社会的大熔炉中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努力向前,造就了现在“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时代基因。
随着国家经济的复苏,人人都被按上了快进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通讯设备对人们生活的渗透,也让零售市场有机会加速前进。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表现在零售领域,连这些都不再是幻想:“一个手机正在试图吞吃整个商品市场”、“凡物皆可线上”,发展到今天,只要是商品,即使房子、豪车都能在网上购买。
前段时间,拼多多平台上售卖起了高达千万的劳斯莱斯汽车,一度在网上引起了轰动。这种轰动效应的背后正是每一个消费者对线上市场实现包罗万象的强烈回应和期待。
图:拼多多大力补贴售卖劳斯莱斯
零售市场不断变化迭代的背后
从大型外资商超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这片沃土上叱咤风云到悄然退出,不过30年;从阿里京东培养用户新消费习惯到纷纷试水社区团购和线下实体零售,也不过10多年的时间。
零售市场风云变幻的背后,却有一个恒久不变的实底——消费者对于“便利、实惠、品质”的追求,从来不设上限。
在工业化唱起主旋律的社会背景下,时代要求社会集体有更高效的“作业”,这作业中当然也包含了人们对于生活必需品的获得效率。大多数人吃饱穿暖的效率,也是整体作业效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所以,在追求效率的时代同频下,自然就有了自选型商超的兴起和线上购物对其的更替。这一轮轮变化背后,不变的是“便利、实惠、品质”的迭代。
工业化时代和后工业时代造就了相对恒定的消费需求,零售市场只是围绕三大需求不断创新内容。而社区团购,同样是在效率需求的沃土中催生的。
以兴盛优选为首的社区团购,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发展壮大,而疫情更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市场反应,引得各大巨头纷纷进场角逐。
电商企业在新时代沃土上蓬勃发展,正当壮年,满有活力,所以总可以最先作出市场反应,阿里、京东、拼多多等新晋电商企业,这其中还有不过10岁的“优秀少年人”。以其超高的活性极速转向线下,争夺线下万亿社区团购市场,使得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消费者,慢慢实现了买菜“好而不贵,极速配送”的潜在愿望。
从商超到电商再到社区团购,未来,又会有怎样的新迭代,其实都在千千万万的消费者“隐而不宣”的心里,而消费者又在时代洪流中被深深打上时代烙印的一群人。
现世代,零售市场的方向在哪里
在风云变幻的零售市场中,那些已经身居“高位”的“打拼者”不得不“居安思危”,不惜花重金猛灌“创新”药,企图以此来抵抗“面对的市场变化太快”的焦虑心理。
对致力于零售的企业来说,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征程,如何寻求新的发力点,发力的方向在哪里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发力点一定是在消费者身上,方向也一定是瞄准消费者需求。而相对稳定的时代背景下,也有相对稳定的消费需求。
前面笔者也说了,如今在这个讲求“劳动效率”的时代,作为一个消费单元趋向于追求用最短的时间买到最合宜的消费品。也就是说,现阶段普通大众不离“三大消费需求”:“便利、实惠、品质”,这是消费者在纷繁市场中“取哪一瓢饮”的三大标准,且缺一不可。
三大需求标准,也让零售市场在描绘新蓝图时有原则可循。甚至可以像拼多多那样,在这三点都能满足消费者的同时,取其中一点大做文章,硬是利用消费者对“实惠”的追求,凹出了“拼多多式”的策略,收拢了一波又一波的消费者。
总结
未来可预见的是,已经被线上零售培育成熟的新一代消费者,对于“三大需求”的“胃口”还会越来越大:要快,要更快!要便宜,要更便宜!要好,要更好!
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消费者心理上只认同兼得,所以要怎样来满足消费者呢?零售市场,按捺不住地变化,日夜思想创新,不正是在求解决这些矛盾的答案吗?
*本文系联商特别策划“复盘2020中国零售”系列报道,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联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