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 / 互联网资讯 / 营销 · 2022年10月26日 0

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十年耕耘,硬科技蒲公英般传播

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十年耕耘,硬科技蒲公英般传播

阿里、京东、美团、拼多多……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撸起袖子做起了卖菜的生意。

随后发生的一幕却超出了不少人的料想,舆论的注意力并没有停留在怎么薅巨头的羊毛,而是围绕在社区团购的一连串争议。

“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诸如此类的声音,无疑奠定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创新基调:相比于商业模式的推陈出新,我们更需要从0到1的硬科技。

就在创新的焦点再次转向硬科技的时候,香港科大-越秀集团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以下简称“百创大赛”)刚刚结束了第十届全国总决赛,十位来自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物联网等领域的硬科技创业者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当我们重新意识到硬科技的价值,香港科大百创大赛长达十年的深耕,为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01 从李约瑟之问说起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耗时近50年时间编纂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之问”: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很多贡献,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在中国发生?

如果要追寻问题的答案,可能要翻阅上百万字的典籍,然后找到一些尽可能合理的解释。但对于现阶段而言,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只是李约瑟想要的答案是什么,还要思考应该如何避免“李约瑟之问”再次发生。

至少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已经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信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纳斯达克指数被腰斩,但等来的不是新一轮的科技泡沫,而是长达10年的最长牛市,纳斯达克指数从1200点上涨到了8100点。

几乎在同一时间节点上,科技圈开始流行起“硬科技”的概念,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八大领域的高精尖科技被纳入硬科技的范畴。与互联网创新最大的不同,硬科技是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持续积累才能形成原创技术,周期动辄需要5—10年的时间。

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十年耕耘,硬科技蒲公英般传播

于是有人对十年牛市出现的原因,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一是美国重振制造业的计划,二是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技术的进步。后者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前者又恰好为新生产力提供了验证的空间。

同时期在中国流行的却是另一种主旋律,中国互联网迎来了水大鱼大的十年,巨头和独角兽以近乎疯狂的速度批量生产。不过被资本推向风口的,常常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诸如共享经济、O2O、社交电商等长时间占据了人们的视线。

然而硬科技却很少成为资本注意的对象,哪怕是选择技术路线的科技巨头,也屡屡成为舆论场上被掉队的玩家。至于其中的缘由,硬科技的创新周期普遍比较久,技术攻坚的难度相对比较大,而互联网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只需要几个月就能验证,嗅觉敏锐的资本市场自然明白应该把钱撒向哪里。

还好一切并没有太晚。

当产业升级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逻辑,当新基建被正式写进国家战略,资本市场终于意识到硬科技的价值,甚至突然进入到白热化的投资竞争阶段,一批批蒙尘的硬科技创业者也开始站在舞台中央。

02 十年的深耕与收获

只是在硬科技投资“火爆”的背后,也出现了让人看不懂的一面:越来越多人试图在硬科技领域复制互联网的运作经验,争先布局一些高资本运用效率、高创新模式的项目,俨然背离了硬科技的本质。

在硬科技行业上演一幕幕生死竞速的时候,对硬科技保持着理性认知的香港科大,不失为外界学习的对象。从2011年开始举办的香港科大百创大赛,至今已经进行到了第十个年头,并且也已成为硬科技行业的标杆性赛事。

相较于普通的创业比赛,深耕硬科技领域十年的香港科大百创大赛有着两个特殊的“标签”。

首先是赛制方面,不同于许多追求“众乐乐”的赛事,香港科大百创大赛有着严格的赛制,特别是2020年度的全国总决赛只设立了一个冠军奖项,冠军团队独享100万元奖金,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创业大赛。

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十年耕耘,硬科技蒲公英般传播注:第十届香港科大百创大赛全国总冠军思坦科技

毕竟硬科技创业本就是一场属于理想主义者的长征,属于致力于核心技术的寂寞玩家。香港科大百创大赛是为了选拔出有含金量、有落地价值、有市场空间的硬科技创业项目。今年的参赛队伍中不少团队背后有资深教授参与,甚至是首席科学家亲身上阵。

其次是影响力方面,香港科大百创大赛与参赛者的连接并没有局限于赛事本身,目的是为了打造帮助创业者持续成长的平台,比如资深专家的深入指导,或者是为创业者对接对硬科技创业有深度理解的资本机构。

以2020年度的全国总决赛为例,不仅聚集了李泽湘、郑光廷、李世玮、高民等十位知名教授组成的学术评委团,还吸引了君联资本、洪泰资本、赛富投资、金沙江联合资本、复星创富、老鹰基金等十大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伙人,可以说是为硬科技创业者量身打造的平台。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硬科技的创新周期普遍在5—10年左右,深耕十年的香港科大百创大赛也渐渐迎来了“收获期”:第一届赛事中脱颖而出的大疆无人机、云洲无人船已经是各自行业中的翘楚;若比邻机器人、易柔光伏等曾经在赛事中崭露头角的项目,正在啃所在领域中最难啃的骨头……

03 像蒲公英一样散播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经这样比喻硅谷的崛起:“仙童半导体公司就像个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

与硅谷一同崛起的仙童半导体,在某种程度上点燃了美国科技创新的星星之火,而在国内硬科技赛道上扮演同样角色的,大抵就是香港科大百创大赛等聚焦于硬科技领域的创业赛事。

从2016年走出香港科大的校园开始,香港科大百创大赛就在不断打破边界,2020年的赛事已经覆盖北京、深圳、广州、长三角、中山、佛山、香港、澳门八大赛区,吸引了1826个硬科技创业项目报名参赛。从校园到校外,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