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曾响铃
来源 | 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一年一度的“乌镇时间”又来了,算算这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由于疫情影响办会形式上有了些许新创意,比如不再只是线下的“狂欢”,而将会是以“线下+线上”形式开展各项活动。
“数字赋能 共创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今年大会的主题,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加速影响着人类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
在除了主论坛外还将有五大分论坛,其中“人工智能论坛”尤为受到关注,毕竟人工智能正在推动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正如百度CTO王海峰多次强调的那样“人工智能已是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40年,中国AI的从无到有
纵观中国AI的发展历程,有了如今的成就实为不易。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人工智能在西方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彼时因受到莫斯科方面的影响,国内也将其视为“资产阶级的反动伪科学”,使得那时在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人工智能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虽然苏联解禁了控制论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国却也因为与苏联关系的恶化,学术界将苏联的这种解禁斥之为“修正主义”,让人工智能的研究继续停滞。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AI才艰难起步,在钱学森等一批老一辈科学家的支持下开始有所起色,而此时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却是晚了二三十年。
中国的科技发展历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就是“独自前行”,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在当时没有技术指导,没有研究方向,中国只能通过派遣留学生出国,寄希望于这些学生能一点一点将“人工智能”带回国内,时间来到80年代的中后期,时任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先生分别在深圳和上海观看儿童与计算机下棋时,指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此后,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才算是真正走上了绿色通道。
进入21世纪后,更多人工智能课题开始在国内有了蓬勃发展,在政策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正式与中国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相结合,也是从那时开始,大批的人工智能企业开始涌现。
到如今,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AI“独自前行”的步伐仍在持续,当然这里面也释放出一个信号,那就是“中国企业、中国技术”已经在世界舞台上得到绽放。
时至今日,无论是BAT,还是华为、四小龙,都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AI巨头,不少企业都成为了能与世界巨头扳手腕的存在。特别今年新冠疫情增强了国内企业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需求,需求的提升对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强的刺激作用。
像百度等一批企业,已经开始借助人工智能成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者。当然,“百度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也绝非偶然,而是多年在AI、大数据领域的潜心研制与人才储藏的成果。
当下,正值AI驱动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面向两个方向,一个是“底层化”,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基础设施;另一个则是“标准化”,无论哪个领域,AI都已是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所谓“无巧不成书”,这也正是百度AI这两年的发力点,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曾多次提到,“未来十年,智能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标签。”显然,百度正在为将自己打造成新基建的AI基础底座而前进。
现阶段,百度人工智能技术生态已培养超过100万人工智能人才;未来5年,还将联合社会各界培养500万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人才,为中国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发展提供AI人才保障。
也正因为有着百度及其他人工智能企业的存在,让中国AI的发展即迅速又稳固,40年从无到有,中国正成为世界AI的领军力量,而它们既是AI基础设施的建设者,也是AI技术及应用创新的引领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