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 / 互联网资讯 / 营销 · 2022年8月24日 0

日韩电视下滑十年,中国电视崛起之路

日韩电视下滑十年,中国电视崛起之路

日韩电视下滑十年,中国电视崛起之路

【深几度·产业报道系列】

撰稿|吴俊宇

「摘要:日韩品牌和中国品牌的此消彼长,一方面是时代变迁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整个产业思路的转变,更是产业链转型分工的结果。」

对80后、90后而言,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或许是这样渡过的:

在家中三星、LG、索尼、松下等品牌的电视上看着《铁臂阿童木》、《大长今》等日韩影视动漫。

央视黄金时段广告中的日本明星酒井法子笑靥如花,她代言着Panasonic冰箱、电视。让“Panasonic”这一颇为拗口的发音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日韩电视下滑十年,中国电视崛起之路

在文化娱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全面夹击下,日韩品牌被推向了市场高潮。但现在,几大巨头在中国市场正逐渐退潮。

即使仅看日韩企业原本占据主场的高端市场,6月份, OLED电视卖的最好的也是创维,其市场占有率达68.96%。

方方面面,国产品牌逐渐占据产业领导位置。

对中国品牌而言,它们逐渐占据鳌头的原因很多:中国产业链逐渐崛起,互联网和AIoT生态完善,以及中国国力相对增强,无论在文化还是产业上都逐渐强势。

总而言之,日韩品牌和中国品牌的此消彼长,一方面是时代变迁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整个产业思路的转变,更是产业链转型分工的结果。

01

日韩厂商的两种衰落

日韩电视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技术强势、文化强势。技术强势和文化强势的叠加带来了品牌强势,进而在中国称霸一时。

日韩两条电视线的衰落有着复杂原因。

对日本厂商来说,更多是技术抉择错误以及产业博弈失败的结果。

特丽珑电视,曾让索尼在CRT时代奠定电视霸主地位。然而2005年,索尼才正式决定放弃等离子电视和CRT电视后续研发,全力专向液晶电视的生产销售。

2011年底,索尼以9.4亿美元将与三星共同投资的S-LCD面板公司的50%股权出售给三星;2012年5月,索尼退出与夏普共同合资的面板企业;还削减大量电视机产品型号。

松下也是如此,选择等离子技术而未选择液晶技术,同样导致其技术投入过大,在和三星为代表的液晶电视竞争中逐渐走向没落。

2015年松下电视关闭中国工厂,2018年松下电视4月中国零售量仅为1741台,市场占比仅为0.2%;零售额为915万元,份额占比仅为0.24%。市场份额不足0.2%。

2019年,松下电视甚至直接退出液晶面板领域。松下在最新财报中便宣布到2021年(2019年11月21日)结束液晶显示屏的生产。

对韩国厂商来说,其中更多是黑天鹅事件以及中国市场水土不服自身战略后撤结果。

坦率说,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电视品牌在面板、芯片、材料等各个领域依旧具备领先地位,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依旧是电视产业的统治者。

三星在电视产业甚至素来善于两手押宝,一面是量子点技术,一面是OLED技术,每一种技术都确保其在市场占据领导位置,甚至影响接下来的市场技术走向。

尽管韩系企业依然在技术上保持着不俗优势,但却遭遇了品牌信任危机。2017年底,三星Note7爆炸事件事件之后,三星中国面临品牌信任危机。这在客观上给三星电视带来了不利影响。

02

中国厂商的崛起

中国电视厂商崛起,一方面是日韩厂商不断犯错导致市场份额下滑,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互联网及AI、IoT技术不断重塑家电产业的结果。

互联网厂商携互联网思维侵入电视领域,逐渐塑造了一个庞大的互联网生态。

智能手机以及智能语音为核心的链接能力以及庞大的家电生态链产品形成了完整的“AI+IoT”体系。

互联网厂商的核心策略在于:

  • 原有庞大的手机或互联网用户成为智能家居用户;
  • 通过资本手段加速旗下智能家居硬件厂商的发展;
  • 供应链、工业设计、品牌和渠道层面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