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 / 互联网资讯 / 营销 · 2022年8月19日 0

618京东三道防线,GMV为何仍不及天猫三分之一?

618大混战京东做错了什么?

补贴、消费券、直播、明星、综艺、总裁、C2M、金融……,黑天鹅扰乱了经济,为了“回血自救”,今年的618呈现了一种超级大混战的状态,各路人马粉墨登场。

越是混乱的时期,越考验一个平台的弹性和韧性,商业模式有哪怕很小的缺陷,在这样的时期也会被无限放大出来。

从各家的618战报来看,京东并不算特别优秀。首先,在同样的计算条件下,天猫的GMV接近7000亿,而京东只有接近2700亿,只有前者的2.6分之一。在准备如此充足,又具备店庆buff的情况下,如此差距多少让外界有些失望。其次,就算是单比增速,京东也在被老对手赶超,今年京东618的同比增速为33.6%,而提出J-10%与其“贴身厮杀”的苏宁,以129%的增长交出了一份更好的“分数”。

京东为了应对618大混战,共设置了三道坚固的防线,最终的结果为何是失守了618这个主场呢?天浩认为,京东存在的三个短板,制约了它去发挥三道防线的全部实力,最终落得个事倍功半的下场。

首先,难解的流量依赖症;古代有个著名的成语,名为揠苗助长。商场斗争的残酷性不亚于战场。在这个从来不缺乏竞争的电商领域里,平台战略上的任何小的失误,都可能在未来造成巨大的损失。回首中国电商的二十多年发展史,包括易趣、卓越网、库巴、1号店等许多“名噪一时”的电商平台,不是消失了就是被收购整合,皆被人遗忘在互联网的角落里。

2014年是京东的一个转折年,这一年京东赴美上市,腾讯也超越老虎环球基金位列它的第二股东。此后数年,腾讯不断增持,最终成为京东的大股东。在这期间,腾讯不仅将易迅、拍拍打包给了京东,也将微信、手q两大亿级平台的入口给了京东。2014年至今正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几年,别的平台一面要圈地做流量,一面要把业务做大,京东安逸的成长,在今天看来或许并不是好事。

外界环境竞争最激烈的几年,京东并没有为流量发愁。当腾讯帝国的流量见顶,需要小弟们“自谋生路”的时候,京东隐藏的流量依赖症爆发了。以这次与快手的合作为例,双方启动的是“双百亿补贴”,6月16日直播带货的销售额却只有14.2亿元(只有宣称补贴额度的十四分之一),对流量的转化如此粗放和低效,或和过去腾讯扶持力度过大有关。

其次,深陷自营,积重难返;根据京东发布的今年Q1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综合费用率达到13.9%,京东的履约费达到了7.1%。履约费中物流开支是大头,看起来不高,可这笔费用是刚性支出。京东和快手、头条合作的支出成本,可以随时终止,物流的投入却无法进行优化。

自营的弊端就在于只能“乘”风上,却无法抵御危机。以年初,神舟对京东的控诉为例,京东为了逼迫神舟支付1559万元返利,强行的不予其结算货款,并拒绝对神舟进货。遇到了问题,京东就将压力下移。近两年消费增长不如预期,京东或许因为压货过多,不得不执行“强要”返利这种看起来损害长期信誉的事件。

其实在自营业务和第三方业务的分配上,京东也采取类似的方式,有事小甜甜无事牛夫人,在Q1季度自营业务就“吃掉”了不少第三方流量。长此以往,平台的不良性机制弊端会不断放大,已被重资本模式捆绑的京东,或已积弊难返。

最后,战略摇摆,使对手有机可乘;如果你关注了今年618的整场战争,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5月末预售期,京东官宣的玩法中,京喜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京东为京喜准备了超1亿件行业低价商品、超1000万件1元爆款。

后来与快手的合作,主打的则是京东自营商品。要知道,快手上的流量和微信流量相似,都是以初接触电商的下沉用户为主。先是京喜,后是自营,在618不长的时间里,京东的重心进行了非常大的调整。

每家平台能够“调配”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战略摇摆就像添油战术,五指分开形不成合力,最终结果自然是被虎视眈眈的对手各个击破。

京喜有拼多多“截胡”,自营业务有苏宁J-10%掣肘,这也是京东在聚集了各种资源后,GMV仍然只能完成了天猫三分之一的原因所在。看起来,京东为618准备的很充足,从补贴、流量到话题制造,最终却因为摇摆的战略,落得一个看上去并不算太好的结局。

天猫反超或许只是“无心”之举

天猫618首次公布成交金额,对一向视618为主场的京东,形成了压倒性优势。这看似有些突然,但细想却在情理之中。因为与对手相比,阿里拥有着诸多的优势:

首先,阿里的用户基数大,代表性强、用户质量高,整体消费能力远超同行。

根据易观应用Top榜单显示,淘宝APP5月MAU(月度活跃用户)为7.57亿人,仅次于微信、QQ两大社交软件排名第三。众所周知,618一直被京东视为主场,5月的月活只有2.95亿,还不到淘宝的4成。如果再加上支付宝、手机天猫、淘宝特价版、闲鱼、盒马等其他APP的用户,阿里系在电商市场上的用户规模还更加庞大。

相比拼多多和京东,淘宝用户的特点是代表性强,不但男女比例适当、以中青年消费大军为主,而且用户群体从一二线城市覆盖到县乡市场,几乎是中国电商行业的典型样本。相比之下,拼多多偏于下沉渠道,中老年用户居多;京东则是以一二线城市的直男为主。二者与电商消费主力人群有些距离,特别是拼多多。

同时,按去年阿里、京东和拼多多的财报数据(年活用户和年度GMV)来看,淘宝用户的人均贡献值达到了8450元,而京东和拼多多分别为5760元和1720元,高出京东一截,更是遥遥领先于拼多多。

用户基数大,且组成以消费主力为核心,加上人均贡献高,有这样实力超群的用户基础,天猫618赢在了起点上。

其次,天猫作为第三方平台,品类全面、丰富,没有明显短板,可以多品类同时发力。

提起天猫,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就是线上的超级商城,各类商品应有尽有。从手机数码和家用电器,到百货箱包、服装鞋帽、母婴、美妆、医药等,衣食住行各方各面几乎无所不包。但凡用户能想得到打算购买的商品,天猫都能提供,没有明显的短板。

今年618,天猫在百亿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加持下,全品类全线出击。从当红爆款到各式长尾,天猫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618业绩大丰收自然水到渠成。

618京东三道防线,GMV为何仍不及天猫三分之一?

反观,京东目前还是靠数码3C这个主力来冲锋,其他类目仍难担重任。今年京东618战报中显示,消费者花钱最多的类目仍然是手机、家用电器和电脑数码。一方面可以对外解释说,京东在传统强项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优势,因此手机、家电和数码产品旺销;但另一角度来看,何尝不是其他类目尚不够强大的体现,京东向综合电商转型不力。

此外,在拉新方面,阿里也显示出了较强的能力。

阿里财报显示,2019年淘宝的年活用户为7.11亿,今年5月份第三方易观监测到它的月活是7.57亿,增长比较明显。而京东和拼多多去年的年活用户分别为3.62亿和5.85亿,易观数据显示它们今年5月的月活分别是2.95亿和4.98亿。即便不能说它们增长不力,但至少能说明还有一些用户尚未从疫情中复苏过来。

今年以来,淘宝用户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拉动:

一是致力于渠道下沉的淘宝特价版,通过C2M工厂模式,以优质低价吸引了大量的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今年3月26日,淘宝特价版正式上线,当天就登上了App Store应用商店免费App总榜的第一名。淘宝特价版发展迅速,今年5月份的月活用户就达到2460万人,环比增速达到22%,增长非常强劲。

另一是活动无限的淘宝直播,在疫情期间大力拓展线上场景,成功地吸引了大众的关注目光,正在成为淘宝拉新的另一股新生力量。2019年,淘宝直播已积累4亿用户,全年GMV突破2000亿元,在抖音、快手的强势分流下,仍牢牢占据了直播电商行业的一半江山。

新冠黑天鹅加快了中国企业互联网化的进程,淘宝直播从中受益,不但薇娅、李佳祺等主播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而且带动了品牌和商家的快速发展。

6月19日发布的《618淘宝直播创新报告》显示,天猫618期间,淘宝直播的开播场次同比大涨123%。品牌、商家的自播强势崛起,开直播的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60%。在成交破1亿元的淘宝直播间中,60%都来自品牌、商家自己的直播间。淘宝直播已经真正成为了商业的主流。

得益于淘宝特价版的渠道下沉和淘宝直播的强势兴起,阿里在新冠疫情面前,不但没有用户流失,反而逆势实现了快速、高效的用户增长,为今年618带来了新用户、新流量。

之前天猫一直没有真正将618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重视程度不够,在流量扶持、用户补贴等方面自然发力就小,难以对用户形成吸引力。

但在今年新冠疫情黑天鹅的影响下,为顺应用户需求和帮助厂商尽快复苏,天猫改变了之前的态度,转向全面发力618大促。这时,天猫的种种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