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 / 互联网资讯 / 营销 · 2022年8月16日 0

京东健康的“再造一个京东”何时能实现?

京东健康的估值真的是70亿美元么?

关键是,这个估值是去年的。

如今,世卫组织也好、中国的专家也好,都预测新冠是100年内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最大的一个事件。这个事件最核心的要素,是把以往可能要五到十年才实现的医疗线下场景的充分线上化,在三五年内完成。这是历史的车轮滚动、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但是,有大略,无执行,也是不行的。结合上半年疫情中的京东健康发展,结合它在全国抗疫、武汉抗疫中的杰出表现,以及6.18期间各业务的亮点和动作,笔者的分析将带你认识一个完全不同的京东健康。

1、沧海横流安足虑

没有穿白大褂的查滨在聚光灯下显得时尚又美丽,让人很难想到她的职业——医生。

事实上,作为目前还为数不多的在互联网企业的写字楼里,而不是医院诊室里上班的一位“互联网医生”,也的确会让人觉得她们的工作似乎过于单调——在电脑前开药和针对轻症、慢症的轻问诊,是她们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她们唯一的自我坚持,是每天上班必须穿白大褂,而不是一般的工服。其实,这并不是京东健康的规定,也从未有这样的规定,而是这个团队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我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医生对穿白大褂的执著,无论工作在电脑前还是手机上,穿上白大褂就跟军人穿上军装一样,整个人的精气神立刻都不一样了。”京东健康总裁辛利军这样描述。

查滨没想到自己很快就会就会变成一个超级女战士。

一切改变的发生是今年的大年三十,这天,是京东的医生们与新冠肺炎的第一场“接火”。也在这天,辛利军按照原本的计划还在海外旅行,国内的消息传来后,他在当晚的内部紧急会议上抛出一个问题:“面对疫情,我们的医生能做什么?”

辛利军惊讶的发现,医生们似乎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就是及时到岗、坚守岗位。辛利军紧赶慢赶在初一晚上回到北京,他惊讶的发现,这时候已经有一批医生在家的家里开始上班了——这也是互联网医生的好处,处处是诊室、实时在战场,只要一台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工作。

初二,京东健康所有在京的医生都回到了办公室,这离公司要求的时间线提早了很多。于是,在这一天,京东健康面向全国用户的免费问诊服务和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开始了。

初五,全职医生团队全员上班……同样远提前于公司要求的时间线。

查滨蓦然发现,其实,在互联网上自己可以做到更多,因为互联网聚合医疗资源的速度最快。

查滨一直难以忘却,一位疫情期间坚持在一线送货的京东快递小哥向他们求助。

当时,这位小哥送货后出现咳嗽、乏力等症状,变得极度焦虑。但武汉的医疗资源极度紧缺,去医院可能要排队几天。

“得知这个消息后,京东健康立刻选派团队内最好的呼吸科医生组成会诊小组,开通了视频会诊,并于凭借京东强大的物流力量,当天就将药品、雾化机和血氧仪送到小哥手中。团队初步判断,这位小哥并未感染,只是一般的感冒。”查滨说。

“但是,这是一个初步预判,由于当时在武汉做核酸检测等待期较长,查滨和团队商量,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诊小组每天在微信群进行随访,观察小哥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用药方案。一周左右,小哥的症状完全改善,焦虑情绪也明显缓解,一场危机过去了。”查滨这样告诉我们。

这只是查滨的抗疫记忆中的一片小小的碎叶。

而事实上,从疫情爆发至6月中旬,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平台的接诊量已超过1600万人次,最多一天有15万人次来咨询,而此前的最高纪录是去年双11的12万人次。

但是,1600万次,远远不是京东健康在疫情期间服务的全部。因为,在疫情爆发后,大量医院的普通门诊停诊,无法正常提供服务,无法给病人复诊开药。形势一下从以往的企业推动医院上线诊疗,变成了大量医院主动登门寻求京东健康的帮助,原因只有一个,他们也需要互联网平台来解决病人在疫情期间的诊疗问题。

由于京东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及第一时间驰援武汉的美誉度,找上门来的远不止医院,还有医疗、防疫、疫情管控、流行病调查等各种各样的部门和机构,他们也找到京东健康,提出了搭建各种平台的需求。

所以,真正统计出京东健康与各方机构合作在这段时间输出了多少互联网问诊服务和泛健康服务,其实是很难的,但毫无疑问,这个数字将远远大于1600万次。

很多人都对疫情期间京东集团对武汉的物流输送和战略紧急用品的保障能力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但是,更值得关注是京东健康如何在疫情压力下,保障医疗资源供给和提供一如既往专业医疗服务的能力。

在中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中国正进入慢性病的高发期,也是慢性病的重灾区。

但是,在疫情期间的武汉,因为大量医院停诊或转为只开放发热门诊,部分药店的物流通道断绝,很多慢性病患者去开药、买药变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星星点点的需求汇集到京东健康团队,他们决心干一件别人没想到的大事——2月10日中午,京东健康上线了面向湖北地区的“慢性病患者断药求助登记”平台。

刚上线一天,就有肺癌晚期的、红斑狼疮、婴儿痉挛症、抑郁症等5000多位患者登记求助。

一位当时在武汉的京东健康团队成员这样讲:“为什么是一个登记平台而不是供药平台呢?因为当时武汉的情况很特殊,这些患者的需求又非常的分散,非常的碎片化,所以仅仅靠京东是不够的,必须依靠京东健康和本地药企、药物流通企业沟通,从这些企业的仓库里‘挖库存’,才可以保证供应。所以要先登记,再去找药。”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正是凭着做到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凭着创造性的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死循环”,京东健康在疫情期间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很高的社会认同。

京东健康的“再造一个京东”何时能实现?

有人经常说,是疫情让原来要干3-5年的事儿,在半年里干成了。

这样说,从表面上没错,但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京东健康在疫情期间凸显的线上诊疗能力、平台上线新模块的速度、针对新需求的快速开发能力、大数据在后台对诊疗的辅助支持能力、以及医和药协同的“实物+服务”模式等,并不是疫情发生后才出现的,它更吻合于京东健康独立一年多之前就设定好的发展路线。

相反,很多互联网健康企业在疫情期间表现平平、或临时做出策略打法甚至战略方向的调整,则反映了缺乏这种对行业的充分认知和对发展趋势的预判。

而这一切的努力,终有回报。

2、6.18,健康不打烊

其实看完了第一节,读者就对京东健康今年为何在6.18有出色的成绩不难理解了。

简单说,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展现了最强的能力,赢得了最广的人心。

不久前,第17个京东618完美落幕,从2020年6月1日0点到6月18日24点,京东平台累计下单金额超2692亿元,创造新的纪录。其中,京东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量同比增长404%。

人的身体,是不会自动选择在“6.18”期间产生问诊需求的,百分之四百的增长,难道不来源于那些在疫情中得到帮助的患者的信赖和习惯培养,难道不来自于对于互联网医疗增量的激发?

没有人精确地计算出,疫情期间的“慢病用药平台”为多少个患者解决了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