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 / 互联网资讯 / 营销 · 2022年7月19日 0

寻找真正的知识在充斥着PUA的中文互联网中

寻找真正的知识在充斥着PUA的中文互联网中

寻找真正的知识在充斥着PUA的中文互联网中

文|吴俊宇

这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和一个讨论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前者是《中文互联网中“讨论”的消亡》,后者则是知乎上提出的“中文互联网的产出在渐渐枯萎吗?

前者的结论是:解决的方式只有对话;惟有理性的对话才能消解矛盾。没有地方讨论,只会有更多的两极化,更多的简化和污名化,更多无意义的争端。

后者则是提到:随着几个信息源头压力渐重,却并没有能相匹及的新人加入,中文互联网有效的信息产出越来越少。

坦率说,我已经很久不看中文互联网世界的内容了。除了日常撰稿阅读必须的行业新闻之外,大多数时间都在阅读书籍,刷刷知乎,或者遨游在Google的世界中。

我们真正期待的中文互联网世界应该是怎样的?

我想这三点应该必不可少:

互联网的开放精神,沙龙式的讨论氛围,立体式的思维层次。

先谈互联网的开放精神。

王兴此前提到过一个观点是,互联网分成了中国互联网和世界互联网两个部分。

这个观点或许是在说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可能的确在世界范围内是引人注目的。然而,中国互联网和世界互联网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尤其是在内容领域。

中文互联网世界由于中文本身的特殊性,最终只能形成一个内部讨论闭环。然而英文互联网世界是由世界不同国家构建起的,它形成了极好的互动交流。从这个视角去看,中文互联网世界其实已经存在一定的封闭性。

除此之外,中文互联网世界内部的交流其实也在减少。过去博客时代、BBS时代,内容往往是在搜索引擎上四处流窜。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内容其实是被锁死在了一个个APP内,再加上这些内容讨论又被条块分割到了各个APP内,双重挤压使得能公开所见的优质内容越来越少。

这带来的结果是一个发言者和多个听众之间展开填鸭式、灌输式、权威式的强塞。至于这个权威说的对不对、好不好,价值观歪不歪,没人管。

破坏这种开放精神的,还有作者PUA化这个现象。

虽说PUA这个词经常被放置在男女关系之中,然而如果它的概念延伸出来就会发现,它其实在互联网方方面面都存在——所谓的展示“高价值”,其实也包括内容领域。

一批所谓的意见领袖用极端观点挑动公众情绪,以此给自己吸睛——事实上,年轻人很容易被这种观点所蛊惑。

事实上,如果你多读几本书就会发现,很多所谓的意见领袖其观点基本都在书籍中存在过,而且只是简化、压缩、抽离了其中的片段,放在一个私密的空间内,聚集起一批崇拜者展开内部交流互动。这种交流互动其实又会造就更深的信息茧房和自我闭塞。

我再谈谈沙龙式的讨论氛围。

沙龙式讨论氛围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讨论者都具备一定的素质、涵养、层次,而且应该是平等的。如果要说有,过去的BBS可能算是,现在的Quora也算是一个,知乎当然也包含在内。

2013年,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Gang Wang、Konark Gill等作者在第22届国际万维网会议上发表过一篇名为《社会群体的智慧:对Quora的分析》的论文。

寻找真正的知识在充斥着PUA的中文互联网中

图片中揭示了Quora内部三种不同的连接网络,一个是连接用户与问题,一个连接是用户的社交图,一个是连接相关问题的图。

三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用户图和问题图的异质性是影响Quora知识库质量的重要因素。一个驱动用户的注意力和活动,另一个则引导他们回答一小部分流行而有趣的问题。

问题之下还有讨论和投票,还需要遵循罗伯特议事法则。仔细去看罗伯特议事法则中的一些原则就会发现,它包含平衡、多数、辩论、集体意志的原则。就像一部设计良好的机器一样,能够有条不紊地让各种意见得以表达。如果把罗伯特议事法则这套方案搬到互联网上你就会发现,其实鲜有平台能达到这个要求。

在《社会群体的智慧:对Quora的分析》中提到了一个现象:

关注者较多的主题下的问题往往有较高的平均页面浏览量和答案数。这是直观的,当用户关注某个主题时,该主题下的所有问题及其更新都会显示在用户的新闻源上,从而鼓励页面查看和回答。

寻找真正的知识在充斥着PUA的中文互联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