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一个于我而言尤为特别的日子:在9年前的这一天,我在联商发布了第一篇文章,没想到从此与写作及联商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晃九年过去了,我想借此试着回顾一下专栏9年的一些收获、感悟与思考,望对大家能有所助益与启发。
一、我、写作与联商
实话实说,我高中选的是理科,这表明对于写作我并没有什么特殊天赋,但由于曾被同学带着看了一段时间“武侠”(月刊),所以还真曾写过一段时间的“小说”,因此现在发现“写人物类文章反而特别顺畅”,这或许应归功于此。
后来没想到进入了商业,又没想到被选入纯日式体系的营业企画,所以数据、市调成为了我日常主要工作之一。日企的数据报告是非常全面的,包括行业宏观、本地竞争店及本项目三大部分,而且所有数据、信息必须明确标明出处,而那时几乎所有的“行业宏观数据都摘自联商网”,因此从那时开始“看行业新闻上联商”成为了我对联商的第一印象,其实最主要的是“领导们都认它啊”。
渐渐地,每天上联商看行业信息成为了一种习惯,发现其中最有意思的板块是“论坛与博客(后来的专栏)”,因为相较于刻板、理性的行业新闻,这里更有“人味”,灌灌水、侃侃大山,真挺有意思。记得那时正好是博客时代,而我的休息日大多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所以自诩为“半个文化人”的父亲总是讽刺我“不学无术”,而且总拿“谁谁谁家孩子怎么怎么样,谁谁谁家孩子整天写博客等等”来刺激我……我虽表面不当回事,但心里其实在想:他们行,我为什么不行?加之当时的领导、现在的大哥一直给大领导写稿子,这更让我萌生了一个计划:咱也写写给他们看看。
后来就这样在联商注册了博客,至今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写第一篇文章时的情景:那时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写了一小段(几行),然后又删去了一大半……这让我不由自我感叹道“可能咱确实天赋不在这吧”,但当想起父亲那奚落的神态时,就又不由又鼓足了勇气,自我激励道“越是这样越得必须做出来点东西来让他看看”,没想到这一下就坚持了9年。回想过往,好像我的许多能力都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反正之于我,证明自己是促使我发奋的一大核心动力。
后来确实“熟能生巧”,随着不断写作,真的“越写越顺”,一篇千字的稿子不用几个小时就能完成,而且在当时燕君姐(月光疾风)的耐心指导与指正下稿件质量快速提升,这也让我写作积极性越来越高,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渐渐地,写作成为了我的一种乐趣与习惯,更成为了我的一种标签,甚至连一向对我有些“苛刻的父亲”,都会在各种场合以此“显摆”道:“这小子还行,没想到还挺能坚持。有一点我当年风范…”
再后来,逐渐有了点关注度,还被选入了“名家行列”,记得那时联商推出了“零售锋芒”,也就是“就一个热点话题写作辩论的形式”,记得首期论题是“商业应不应该接入支付宝”,没想到因为这次“观点争锋”,我与当年联商博客大牛—“老笑”杠上了,我们的观点截然相反、针锋相对,你一篇、我一篇,结果在你来我往之间而“不打不相识”,成为了朋友。当然除了笑兄还有一夫老师、国平兄、二白姐、蒲哲、小雯、相民兄、上佳老师、潘玉明老师、周勇教授、云阳子等等知名作者、专家。所以写作带给我的不止是一种能力与眼界的提升,更成为了一个最好的社交平台,让初入行业的我有幸认识了这么多全国级专家、作者、前辈、大咖。所以,我由衷感恩联商。
写到这里,我的思绪不由回到了2016年的金鸡湖畔,那是我第一次受邀参加联商网大会,那年极为荣幸的被选入联商网十大专栏作者之列,并在线下首次见到了各位老师及大咖,那真的算是“网友见面”,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确实很奇妙,大家来自天南海北、从未见过,但只要一说名字,马上有如老友,握手、拥抱,真有那么一点“胜利会师的意思”。
二、九年专栏写作时光的感悟与思考
9年,其实真的不短,而且一件事坚持了9年,更是不易。所以必然有许多的感悟与收获,在此我总结了几点,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1、写作能力将是未来的一大关键能力,且重要性势必越来越高。平心而论,虽然当下是“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但仅就写作能力而言,我感觉整体是退步的。因为实在太碎片了,由于碎片化时代,大家的信息获取全部都是碎片的,因此让大家“插科打诨的评上几句”没什么问题,但若是真正写一篇正式稿件,能基本达标的人都不是太多了。这从我面试过的媒体岗人员情况就能看出,差距确实越来越大。所以,预计这将成为未来的一种“稀缺能力”,但如果只是文笔好,但对行业不理解那也不行,所以如若文笔叠加上对行业的理解,这将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
这也不由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事,当时在机缘巧合之下,27岁的我就成为了当年青岛最大体量项目的营业企画课经理,而在日式体系中,那是核心的存在,排位于各部门经理之首,与我同级别的都算是老前辈,即便“快”的也比我大好几岁,所以大家其实对大领导这种选择有一些不同看法。
结果在一次公司周例会上,大领导忽然当众说道:“你们都认为我太给小吴机会。那我就问你们一件事,我现在有个报告要写,你们谁能给我写出来?谁能写出来,我也给谁机会。”结果现场鸦雀无声。我知道这是大领导在挺我,但这也确实说明“写作”确是一项核心竞争力,我相信前辈们一定行业理解比那时的我深太多了,但真落到纸上就是另一件事了。也恰因为这个,27岁时,我就能独立完成地区总裁的各类报告、演讲稿了,现在想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宝贵经历,那真是地区总裁手把手的一点点教出来的,开始时一篇报告基本要反复重来数十次,但后来基本就是初稿就已差不多、三次就全部ok。而由于给大领导写报告,所以我锻炼了我站在全局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也真正了解到了全面数据,加之与大领导的反复当面交流,一些不懂的术语、数据,大领导会悉心教我,因为如果我不明白是写不出来的。试想,在七年多前(那时行业是“年纪越大越值钱”),对于一名年仅27岁的商业新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宝贵机会啊!但那时哪能理解这么深,还感觉“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期待赶快结束呢”…但试问没有这写作能力,这种机会怎么会选中我?所以,当年如此,未来将越来越重要与稀缺。
2、一切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就像我的写作之路,从刚开始的“一个多小时写几行还删大半”,到现在的“基本能想到即写到”,可见算是真正实现了“质变”。但回顾这一历程,确实是一个愈发提速的过程:头两年其实一直挺费劲的,但到第三年开始就越来越“顺”,后来一有灵感就真像“涌出来”,就是“文字哗哗往外冒”那种,收都守不住。所以“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非虚。
3、坚持做“有复利效应”的事。查理·芒格与巴菲特等投资界大佬极为推崇“复利”,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什么是“复利”?个人理解即“每天都有增量,且每一天都是在前一天增量的基础上前进”,比如你有1块钱投资,每天在前一天的基础上翻一番,第二天就是2块、第三天4块、第四天8块…如果这样1个月下来,你猜猜最后变成了多少钱?答案是1'073'741'823元,你没看错,是10.74亿。这就是所谓“复利”。那什么是“有复利效应的事”?阅读、写作等都是,以阅读为例,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就是“文思泉涌”…而且复利效应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后来者很难追上,因为“复利一直在滚啊”,且惯性、势能越来越大,除非对方是“超级天才”,但如若你拉他个30天且还一直坚持,即便“超级天才”能赶上的可能性也基本是0。但须注意的是,这些“有复利效应的能力一定是没有上限的”,比如“开车”之类技能只在开始时有一定“复利效应”,很快就触顶了,继而就没有什么壁垒了。
4、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说实话,稿费方面联商是我知道的所有平台中最讲究的了,不仅均值较高,而且对于稿件类型是海纳百川的,这也让其真正成为了一个平台,而不是只是一个媒介。我有许多伙伴都是因我而下载了其app,每次提起都会讲到:这个APP还真不错,开始以为就是讲商业项目的,没想到还有包括互联网、热点事件、品牌资讯及多角度评论,确实不错。这也让我开始思考“平台是什么”?好像所谓平台,不正是海纳百川吗?包括我最早为何喜欢上联商,正因为其论坛与博客,因为大家的观点各不相同,关键都是“说人话”,而不是那种“端端着的华丽辞藻”,所以越看越有乐趣。
有点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