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资讯 · 2024年2月25日 0

华为Mate 60 Pro提前发售,能否持续领先大模型手机?

大模型研发席卷全球,“百模大战”目前已经走到了抢占落地先手的阶段。

2023年,从PC端到学习机,都在积极配合打造丰富的系统应用场景,而手机作为和日常生活链接最为紧密的智能设备,与大模型的故事仿佛刚刚开始,大幕拉开,华为率先登场。

华为mate60自预告起就占尽先手,但此后,小米迅速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OPPO、vivo等手机厂商也陆续加入,智能设备厂商大模型之争硝烟弥漫,“军备竞赛”俨然打响,新的市场将几分天下?这场大模型的高端局,华为能否继续一枝独秀呢?

根据IDC本月发布的报告,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预测将会低于12亿部,同比下降1.1%;而中国市场的出货量预计仅有2.83亿部,同比也下降约1.1%。据Counterpoint的数据,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更是创2014年以来第二季度最低水平,同比下降4%,而就算是“618”大促期间,国内手机销量也大不如前,同比下降8%。

高通中国区研发负责人徐皓表示:“大模型进入终端是系统普及的必然过程,对大多数用户或企业来说,能够普及的、 有意义的应用还是在终端。就像曾经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可以算出非常复杂的太空飞行轨迹,但真正对普通民众有意义的还是个人电脑。”而手机作为渗透现代人生活最为深刻的智能设备,不得不说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大模型落地的最强终端。

初期的ChatGPT等大模型的训练是在云端进行的,参数众多,甚至达到百亿或千亿级,训练时需要众多GPU提供算力,这种条件只有云端能提供,保 守估计每月算力成本就在1000万美元上下。而一旦大模型训练完成,进入到推理阶段,企业就会对成本和安全有更多考虑。以大语言模型'为例,当有大量用户涌入进行搜索时,成本将节节攀升,呈指数增长。此外,把推理任务分发出去不仅会逐渐降低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处理效率,保护用户隐私,促进生态维稳。

由于一切乾坤未定,进步和调整的路径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所以主要玩家身处大模型落地的初创期,要少谈些未来,多走些实地。炒作概念,泡沫终将散去,只有先聚焦技术实现,加速落地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华为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尝试将大模型装进手机的玩家,如前文所述,OPPO、vivo、小米也都在尝试推出自己的大模型手机,那么华为率先拉开二者相结合的序幕,到底做对了什么?

具体来说就是,大模型需要首先在云端进行训练,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得到高效的模型架构和参数,再将其部署到端侧设备中,以实现本地化、实时性的智能服务。同时,云端平台还可以对终端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和监控。

据报道,截止今年5月,我国超过10亿参数规模的大模型约79个,而千亿规模以上的只有几个,其中就包括华为的盘古大模型。盘古L0层基础大模型最大版本包含1000亿参数,预训练使用了超3万亿tokens,将它放进手机,难度可以说是非常大了。

将大模型装进手机需要手机具备相应的硬件支持,包括高性能的处理器、大容量的存储空间、高内存以及其他的硬件加速设备。

虽然华为大模型手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要真正完成从云到端的跨越,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是各大产品、软件开发公司的难题,也是科技部下一代人工智能重点重大国家课题。

未来,在开发过程中大模型就需要与各行业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以便将手机设备与各种智能家居、办公等场景深度融合。

应用和发展阶段,大模型手机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来促进其广泛应用和创新。这包括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与更新,以及软件生态的共建共享。只有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搭载了外脑的智能终端才能充分发挥潜力,成为消费者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