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资讯 · 2024年1月27日 0

微信视频号推出兄弟购物号,引起误会大。

微信上线「购物号」了?12亿人都能分销了?

自从微信立捧「视频号」以后,xx号格式的名字就格外引起人的注意。这也难怪购物号一出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昨天,亿邦动力发布了一篇名为《重磅丨微信“购物号”横空出世!12亿用户都能一键带货了》引起了全民狂欢,好像下一秒钱就在口袋里了。

不过今天,这篇文章已经被侵权投诉而删除。

在仔细研究过「购物号」之后,我们发现,文章中其实对「购物号」出现了张冠李戴的错误解读。它其实只是「腾讯惠聚」小程序的新能力,而且是一个尚未进化完全的能力。

而亿邦标题中,将这个能力张冠李戴给了微信,让人们对其产生了概念上的误解。不过,「腾讯惠聚」是腾讯智慧零售团队推出的优选品牌好货小程序,此前产业新经济也对该小程序进行过解读。

也就是说,该小程序本身就是腾讯团队试水社交推荐的一款先锋兵,这个神秘的「购物号」到底是什么?又何德何能能引起外界的这么大误会呢?

「购物号」只购物,不返佣

在「腾讯惠聚」小程序,我的页面中,个人头像下方强提醒的位置,出现了“我的购物号”入口,下方介绍语点明了购物号的社交性质:朋友跟着我买,不止享5折优惠。

微信视频号推出兄弟购物号,引起误会大。

我们发现,用户成为“推荐人”这一步是毫无门槛的,有些分销小程序会为推荐人设置一些门槛,比如:拥有3个超过200人以上的群,或好友数量超过2000等等。

点击“添加推荐”按钮即可定制自己的购物清单,给好友推荐5折以下,6折以下、7折以下、8折以下的四件商品。

微信视频号推出兄弟购物号,引起误会大。

值得注意的是,购物号对商品数量和上架时间都有一定的限制:

每位推荐人初始最多只能选择4件商品为朋友进行推荐,不过随着推荐人影响力的提升,用户可以获得更多的推荐位;

微信视频号推出兄弟购物号,引起误会大。

推荐人确认好的商品在3天内无法更换,虽然给好友的种草购买留下了足够的时间。但如果一旦商品存在问题,推荐人也无法更换。

微信视频号推出兄弟购物号,引起误会大。

限制数量和时间,显然对于一些区域性的KOC来说根本不够。

我们尝试了一整套选货、带货、分享、购买的流程之后发现了一个问题,推荐人分享步骤流畅,被分享人也能获得相应的低价,但当被分享人购买后,推荐人无法获得抽佣。

起初我们认为这或许是操作上的bug,但是尝试几次后都没有得到分佣。基于此,产业新经济猜测,和大多数平台通过佣金机制鼓励用户分享商品的逻辑不同,购物号或许只是一种社交推荐的尝试。

通过好友推荐得到专享价格刺激转化,推荐人推荐的商品好友购买的越多,推荐人的影响力就会越高。但目前影响力的具体用途并未显现出来。

不过,以产业新经济过往的经验来看,分销平台中佣金的分成和比例是促进KOC分享和转化的一个主要动因,分享的越多、卖的越多赚的也就越多,才能更有动力。

比如在电商平台内红极一时的分销平台“好省app”,该app中,用户可领取到不同电商平台中商品的优惠福利,并且可以通过分享将优惠券分享给朋友,当朋友购买后,对推荐人进行返利。

好省的返利模式有以下几种:

1、推荐人可创建自己的团队,好友通过团队邀请码加入团队,团队的人数越多,分佣比例越高;

2、形成一定规模的团队创始人旗下的每一个用户分享出去的券,只要有用户购买,都可以获得层层分佣。比如你的团队有10个人,那这10个人的客户也是你的客户,你能够从她们的销售业绩中抽成。

3、每个分享的券都绑定在固定人头上,即便好友们没有注册好省,只要通过领取你的优惠券购买,你就能得到分佣。

对比这样的层层返利,购物号中缺少了返佣体系,可以说是索然无味了。

微信的步步尝试

虽然本次「购物号」并不是微信所做的尝试,但是社交推荐确实在整个微信生态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也在不断的进行尝试。

微信在2018年曾上线过「好友优选」、「稍后购买」两个小程序,前者支持用户查看所有群和好友分享的商品消息,而「稍后购买」会集合所有所有你在小程序里加入购物车的商品以及添加到待购清单的商品。不过这两个小程序并没有掀起大规模的传播。

微信又上线了一个名为「我的购物单」的功能,小程序列表搜索框下出现类似购物车的功能——「我的购物单」,用户可通过购物单,统一查看并管理所有「小程序」的已购订单、购物车商品。

购物单中有 3 个栏目:想买清单(加了购物车的商品会显示在这里)、已购订单、值得买(可看到该商品有多少位好友觉得值得购买)。

2019年「我的购物单」升级成了“好物圈”,突出了“物品圈”和“朋友看好”两个功能,和此次购物号的逻辑十分相似:用户可以对朋友在圈子内推荐的内容点击“看好”,朋友即可看到该条内容是被该用户“看好”过,选择性购买。

微信视频号推出兄弟购物号,引起误会大。

之后有做了不同的迭代升级,目前好物圈已经升级为“微信圈子”弱化了带货的目的。

但是以上尝试,均未能驯服用户的社交关系链,产生如拼多多般的疯狂裂变效应。

不过,社交推荐机制是微信中的特色,从公众号的“在看”到视频号中“朋友”功能,都在不断的强调好友关系所产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