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资讯 · 2024年2月12日 0

2023年网约车竞争激烈

春运热潮掀起,网约车平台也迎来了一次小高峰。T3出行大数据显示,2023年春运期间,预计平台呼叫量同比增长超过70%,呼叫峰值同比增幅将突破100%。随着疫情防控放开,网约车市场也逐渐恢复,行业有望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网约车的竞争也将会迎来新一轮升级。

在过去一年中,随着滴滴平台的下架,市场出现短暂空缺,新的网约车平台不断涌入。现在的网约车市场中不止滴滴、曹操等成熟的交通出行玩家,许多互联网科技巨头也纷纷盯上了这块蛋糕。就在去年,华为上线了“Petal”出行;腾讯在微信“服务”页面中测试全新的出行打车服务;抖音也被爆出将开放交通出行服务的平台服务商入驻资格,以此来构建自己的出行业务。

伴随着出行服务的复苏,网约车行业后半场可能会更加热闹,面对这样的态势,新老玩家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争夺更多市场份额。

网约车“附加值”变高了

就整体规模而言,网约车市场仍有较大的挖掘潜力。据“威尔森汽车智能决策”报告,2025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预期将达到4341亿元,2022-2025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为10%。

网约车赛道的前景广阔,随着其潜在价值逐渐爆发,新老玩家之间的火药味或将更浓。

对于新玩家来说,入局网约车赛道可以丰富变现渠道。这些年,腾讯、抖音等流量巨头的变现焦虑不断加剧,跨界已经成为了它们多年来的关键词,像腾讯插脚汽车行业,抖音做起本地生活服务……互联网公司已经形成了用多重业务支撑多个赛道,开通多元化变现渠道的发展共识。

因此不管是哪个赛道,只要有着线上线下的一体化逻辑,基本都会成为线上流量巨头们眼中的“香饽饽”,网约车赛道并不是例外,而且从客观数据来看,跨界的互联网巨头们似乎并没有压错宝。

据CNNIC数据,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4.0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38.5%。2022年6月,我国网约车用户使用率达到38.5%。用户习惯在逐步养成,网约车赛道的变现难度不断递减,现在对于这些流量巨头来说无疑是入局的大好时机。

此外,发展网约车业务有益于辅助其他业务成长。就拿华为来说,两者入局网约车的逻辑与其跨界迈入造车领域的愿景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曹操出行、滴滴出行等独立的网约车平台会有批量向外购车需求,华为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帮车企造车、卖车的角色,此时进军网约车市场提前占个位置,某种程度上或有利于后续与车企之间进行销售合作。

对于老玩家来说,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出行体验感对于用户而言意义非凡,车内娱乐的重要性也正在凸显,唱歌、影视、办公等诸多应用纷纷“上车”,曹操出行、T3出行等老玩家或可以凭借本身强大的运力优势在车载软件应用方面整出新的增长极。

一言蔽之,如今在网约车平台领域中,不论是新兵还是老将都在以新的视角审视这条赛道的价值,后续齐齐发力争夺市场话语权势在必行,双方正面相撞不可避免,下半场的竞争或将是对各位新老玩家综合实力的一场大考。

新玩家有天然的攻击力

新入玩家在运营模式的选择上都大同小异,像腾讯、华为均采用的是轻资产运营的聚合模式,即通过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务商来形成自身的运力。要说起来,聚合模式确实更能发挥出这些新玩家的自身优势。

第一,有庞大的流量资源做依靠,平台订单容易起量 。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数据显示,在去年12月份订单量前10名的网约车平台中,从高到低的分别是如祺出行、携程出行、享道出行、T3出行、万顺叫车、首汽约车、曹操出行、滴滴出行、美团打车、花小猪出行。

相比之下,采用聚合模式的网约车平台数据更为可观,原因就在于这一模式成立的关键核心是依赖于平台流量,从这层面来看,本身自有流量资源的华为和腾讯,入局网约车平台的竞争力也比较强势。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跃用户为12.9亿;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为终端全球月活用户超过7.3亿。

第二,聚合模式的精细化运营在平台业务变现与用户多元化体验上更有优势。聚合模式在功能生态与直营平台对比相对完善,像腾讯、华为的网约车平台上还有地图、导航等出行服务以及各类生活服务,与打车服务相辅相成,不断形成稳固的业务盘。

另外,聚合平台打车接入多家网约车服务商,可以形成由低到高的打车价格,为不同梯度的用户提供多个价位选择,这也是相比于许多自营平台来说更具吸引力的特点。

总的来说,华为、腾讯等互联网科技大企在打通各行各业上经验颇丰,且有巨大流量池作为背后支撑,挑战其他老玩家确实有足够的底气。不过仍需一提的是,目前网约车行业以滴滴为首的“一超多强”格局已然相对稳定,叠加高德、美团、曹操、T3等中腰部巨头玩家林立,华为和腾讯想要突围注定前路不易。

老玩家被迫加强防御力

面对华为、腾讯和抖音等跨界新玩家的强势入侵,滴滴、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网约车老玩家,也开始高垒城墙。

一来,夯实智能化基础。曹操出行上线“智能控温”功能,并与吉利汽车集团创新研究院智驾中心、小马智行、中智行等多家科技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为未来的智能化发展做足了准备。无独有偶,T3出行也搭建了自动驾驶运营平台,通过与轻舟智航的深度合作,不断提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这些年,在华为、腾讯等跨界玩家的搅局之下,汽车行业加快进入智能化竞争环节,包括下游的网约车平台同样希望通过智能化产品覆盖更多需求场景,从而撬动消费。不难猜测,随着汽车硬件的智能化升级,未来网约车逐渐实现高度智能化,或许曹操出行们也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二来,向外借力开拓新流量。一边要吸引新流量,一边又要保持运力优势,种种重压持续作用,曹操、T3等自营平台的运营成本不可谓不高,尤其是在目前互联网流量红利趋于倒退的背景下,流量成本仍在推高,现实压力正一步步倒逼着滴滴、曹操、T3出行等有自营网约车平台向聚合平台的流量靠拢。

就在今年7月,曹操出行首次选择接入滴滴特惠和花小猪,外部单量占比提高至三分之二;今年9月,T3出行也接入了微信的“交通出行”服务当中。网约车市场并不缺乏实力强大的后来者,曹操、T3等这些老玩家必须日渐强化与外部平台的合作,积极拓展流量来源,快速覆盖到更广大的用户群体,或才是扎实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三来,挖掘更多的细分市场。打造多条产品线逐步成为网约车企业发掘新市场机会的一大 法门,先有头部的滴滴平台覆盖出租车、专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后有曹操出行推出换电业务,发布“专车”与“惠选”业务,网约车平台的业务线由点及面发展已成大势,随着落地的网约车场景越来越多,曹操们有望在用户基数和市场份额上出现新的突破。

已知网约车市场目前还处于诸侯割据时代,这个巨大的赛道仍未迎来终局,不管怎么说,在众多跨界者涌入的背景以及曹操们的盈利能力暂未平稳的现实状态下,如何稳固在网约车赛道上的地位已然成为了曹操们的重要课题。

共生共荣才是硬道理?

表面上,腾讯们和曹操们站在对立的竞争面上,但实际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并非完全割裂为两个面,因为就目前而言,无论新老玩家都有需要对方助力的必要之处。

新玩家首选的聚合平台模式在近年来由于聚合打车平台事故纠纷频发——入驻的网约车平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合规监管难度大、维权中责任划分不清等,导致聚合平台网约车口碑走向滑坡。

老玩家扩张成本逐渐走高,用户留存难度加大,发展上迈不开大步子。比如从全年财报来看,滴滴出行2021年净亏损为50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106亿元扩大368%;2022年3月,曹操出行放弃全国20%市场份额的目标,与T3出行一样转变发展重点为开源节流。

曹操们需要流量,腾讯们需要合规的技术承载平台、流量变现入口,双方之间可以互相满足,协同共生或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新老玩家都想多分一点蛋糕,但现在各自的野心不得不暂时让位于现实,毕竟占领市场、实现盈利这套逻辑已经不再是网约车行业的全部。

当下汽车在电气化、智能化浪潮之中越来越深,网约车的价值在“车企+平台+产业链”的多元框架得到各方的重新审视,而在各方对这个框架探索出新解法之前,规范与流量的结合还是推动网约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