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出了点问题之后,现在最当红的、被认为最能带货的应该是淘宝直播的那几位头牌,以及来自抖音快手的魔性视频。
有人说,经济环境带来的压力,让很多原来投注在品牌上的预算,转移到了“带货”上。在微信这个“传统老平台”,各种数据越来越不理想,甚至连微商的生意都受到影响。
微信KOL投放,曾经几乎就是自媒体渠道投放的代名词。所谓“投大号”,几乎就是十有八九是投在微信的个人公众号推文上,另外少部分才是“配点微博”。
那么,我们习惯了的这些操作方式是不是又要“翻片儿”了?
就像我们平时说的那样,在公关传播、市场营销这条路上,从来没有什么“绝对”。我认为至今绝对还有一些行业和品牌,最适合的传播方式就是在街头发单页小广告。
微信发展多年,公关、市场反反复复会用到的大概是这些。
我们今天重点讨论的是“内容营销”部分。先来说下内容营销的意思。
内容营销(content marketing)是指不需要做广告(硬要掰扯的话,指硬广)或做推销就能使客户获得信息、了解信息、并促进信息交流的营销方式。它通过印刷品、数字、音视频或活动提供目标市场所需要的信息,而不是依靠推销行为。
我认为,微信对于内容营销的价值突破和形式改变,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是将内容营销发挥到了一个比较极致的位置。
"内容营销"方面,微信的"段位"明显比其他平台高得多。
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都占据优势。两个维度来看,微信的平均质量,跟其他泛大众平台的相比,是相对比较好的;而跟具质量优势的垂直平台对比,数量优势相当明显。
2、"内容"具有多样性。微博的一水儿娱乐花边新闻,小红书的炫富,快手的沙雕画面和配乐……与之相比,微信内容更为丰富多样。要鸡汤有鸡汤,要反鸡汤有反鸡汤,(当时还没死的)迷蒙和反咪蒙,都有存活空间,甚至现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的流量也是相对稳定和令人羡慕的。
3、"内容"形式丰富。文字、条漫、视频,都有市场和存在空间。
内容的数量庞大、有质量、什么都有,给了营销很大的可能性,让营销有条件去"做文章"。
有几个风格鲜明的营销流派已经形成:
1、 六神磊磊的"神反转"式。
前面90%的字都是你爱看的内容,后面的10%,经常会有一个巨大反转。
这种特殊的反转魅力,搞得大部分读者不仅不讨厌,还总有点小期待。
2、 三表龙门阵和小声比比的"覆盖原作"式。
不管什么营销,都会被定制成他们账号的一贯风格。
三表龙门阵的什么都看不惯,和小声比比的沙雕表情包,从来不会缺席。
这种做法有个歌坛鼻祖,叫做萧敬腾。不管这是什么歌,他一唱就变成"萧敬腾的歌"。
风格的极度统一和原汁原味,让已经习惯了某种形式的读者,接受度十分高。
3、 丁香医生和虎扑体育的"我就是权威"式。
丁香医生和虎扑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令人羡慕的信任度。
信任度是他们区别于其他大号的最鲜明特征。
有多少人看你和有多少人信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指标。
可以说,丁香医生和虎扑的"背书"作用简直惊艳,反之,他们对于合作方的选择也极为严苛。
关于内容营销的几个建议:
1、内容营销的"使用范围"更广。
不要因为抖音红,淘宝直播红,就都一窝蜂地过去。
抖音、淘宝直播不是万能的。虽然能带货,但基本上带的都是快消类可以直接理解以及轻度决策的产品,而且多为"标准品"。其他日常涉及的,比如文化产品、教育产品、或者男生更为关注的机械类产品,就少见得多。
选择使用"内容营销"可能看上去没那么快,但是总比选个根本不适合的平台和形式要好。
再次强调,品牌在选择渠道和形式的时候,"人家都是这么做的"基本没有参考意义,要先解决的问题是是否合适。哪怕99%的其他品牌都这么做,也不代表你家适合这么做。就像我开头说的,哪怕就靠街头发小广告,也不一定不可以。
2、内容营销,微信还是优先考虑的阵地。
如果选择以内容营销的形式做传播,微信还是排在第一位的。
反之,如果想要在微信上做投入,特别是预算相对比较有限的情况下,那么内容营销也是最优先的选择。
微信一直把原创内容看得很重。所以,内容营销不仅用到了微信本身的"人群聚集"优势,还充分结合了内容优势。两头占便宜。
3、一定要定制内容营销的内容。
如果真的想要做好内容营销,是不可能用同一篇内容,广泛"撒网"的形式完成。同一个东西的不断重复是广告手法,不是内容营销。
有的企业为了多用1、2个号,而选择缩减撰写费用,选择"直发",基本就是脑子不好的做法。
为了达到不突兀、很自然地表达,内容营销的内容,一定要定制。
内容营销的价值,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产品,有很大差异。
做传播不是抽"盲盒",摸到哪个算哪个。
还是多用用脑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