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 / 营销 · 2024年2月29日 0

云从科技推出AI大模型时代的“从容大模型”

5月18日,在“AI赋能数字中国产业论坛暨2023云从科技人机协同发布会”上,云从科技自研“从容大模型”正式亮相。

根据发布会信息,“从容大模型”具备问答、阅读理解、文学创作以及解题方面的能力。受发布会消息影响,5月18日午间休盘,云从科技股价涨至42.43元,涨幅达到5.47%。截至当天收盘,云从科技报收41.80元/股,涨幅3.90%。

事实上,此前云从科技官宣杀入大模型赛道时,便引起了媒体和行业的讨论。这背后,一方面是大模型为当下互联网最火的赛道之一,另一方面则在于,作为“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一直备受关注。

AI产业三次浪潮中,云从科技游刃有余

从20世纪40年代人工智能诞生到不断发展至今,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出现了三波发展浪潮,分别为人工智能发展形成阶段、人工智能快速成长阶段和人工智能纵深发展阶段。

与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相比,我国AI产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在国内企业的助推下,也稳步有序地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加速发展阶段。

具体而言,在“由单点技术爆发驱动,计算机视觉尤其是人脸识别技术,催生了AI初步应用”的启蒙阶段,我国AI产业诞生了以云从科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为代表的“AI四小龙”。

随后,日益错综复杂的场景需求引发AI产业的第二波浪潮,行业化、场景化趋势逐渐明显。通过视觉、听觉、语音、动作等方式与机器进行交流的“人机协同”成为了这个时期AI发展的关键。

云从科技推出AI大模型时代的“从容大模型”

此时,从成立之初就在开发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云从科技,不仅在第一时间抓住了AI单点技术带来的市场机遇,迅速布局战略性技术,也凭借多年的积累,走在了“人机协同”行业前端。

早在2020年11月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云从科技推出的“全球首款人机协同操作系统CWOS”,就一举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也因此入选了“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随着国内AI的成熟,整个产业也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即“以人机协同的方式嵌入到所有的业务流程中”。云从科技也再次凭借着人机协同高效生成产品和服务,持续在各行业深度融合,并实现领先一代交互体验。

而这,或许也正是云从科技全力投入大模型的研发,并将其引入人机协同操作系统(CWOS)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据官方介绍,云从科技“从容大模型”以问答、伴随、托管三种形式展现。其中,“问答即当前的GPT;伴随就意味着AI会像朋友一样,伴随用户执行很多事情;托管就意味着事情主要交给AI来做,类似网游中的‘挂机训练’。能走到托管这一步,人就可以解放出来,做更多有意义、有兴趣的事”。

云从科技推出AI大模型时代的“从容大模型”

在云从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曦看来,“大模型将带来内容和交互革命”。但想颠覆传统交互方式并实现突围,并非易事。目前赛道选手众多,国产大模型之火越烧越旺,文心一言、通义千问、天工、360智脑……相关产品层出不穷。由此来看,在这场马拉松竞赛中,云从科技携“从容大模型”入场有几分胜算?

以基础大模型为起点,探索商业化应用

对于大模型发展路径规划,云从科技具有清晰的认识。周曦表示,“金融、法律、医学等不同的行业,都有自身的行业大模型。而没有强大的基础大模型,直接去做行业大模型,是不具有长期持续的生命力的”。

据了解,“从容大模型”就是一款基础大模型,其可以根据给定的文本或语音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并深度理解自然语言的含义和语义规则,具有高度智能化及自适应性,在NLP领域具有诸多优势。具体表现在,在问答领域,可以输出具有逻辑性和实用性的答案;在阅读理解领域,可以抽取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型;在文学创作领域,可以自动判断故事情节的发展轨迹;在解题领域,可以自动推导出答案,并给出解答思路。

整体来看,“从容大模型”的基础功能非常显著,这或许也会使人认为其难以与其他大模型拉开差距,不过从目前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做好一款基础大模型十分必要。

具体而言,大模型的开发迭代成本较高,目前不少企业显然不具备独立开发运维大模型的能力,但在此方面也需紧跟时代趋势,拥有匹配自身特性的大模型产品。而当前不少厂商主要是从自身需求和优势出发,提供大模型产品,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匹配性不高、生态空间有限、行业辐射范围不足等问题。

在这一方面,云从科技认为,“想让行业大模型足够实用,便需要重新训练基础大模型”。目前“从容大模型+CWOS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平台开放性,可以通过学习不同行业的知识,根据场景需求,帮助客户完成相应行业大模型部署,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可行性。

不过,正如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所言,大量可以用于训练分析的数据资源、设计精巧的人工智能算法,以及能够支持超大规模计算的云计算,是当前人工智能得以快速发展的要素。要想推进大模型产品与千行千业结合,扩大技术应用边界,产生实际效果,若没有算法、算力等方面的积累,容易引发“纸上谈兵”的质疑。

而追溯云从科技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与其他厂商追逐热点的路径不同,云从科技推出“从容大模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其具备的先天优势使其可能更容易推进大模型产品商业化落地。

算力方面,云从科技拥有强大的资源储备,约有数千张卡的规模,可同步满足3组基础大模型和10组行业大模型的训练和调优工作,预计未来将扩展到上万张卡的规模。算法方面,早在2020年,云从科技就陆续在NLP(自然语言处理)、OCR(光学字符识别)、机器视觉、语音等多个领域开展预训练大模型的实践,进一步提升了各项核心算法的性能效果。

基于云从科技对于基础大模型落地明确的规划以及其突出的产品力,如今已有不同行业的多家公司和云从科技签约,以合作推出不同领域的行业大模型。比如,云从科技不仅将与中国中检合作推出质量大模型、与游族网络合作推出游戏大模型、与艾登科技合作推出医疗大模型等,还在内部孵化了大麦数字人直播平台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此前产品主要面向G端和B端,云从科技此次推出“从容大模型”主要是面向C端,由此不难看出,“从容大模型”或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

结语

此次发布会现场,云从科技表示,“在大模型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但从多家企业与其开展合作来看,云从科技大模型产品的商业化潜能已获认可。加之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据IDC预测,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超过147亿美元,到2026年将超过263亿美元,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和应用实践,云从科技乘时代之风,有望进一步实现标杆落地。

作者:Bonnie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公众号:songguocaijing1)旨在提供活泼、深度的财经商业价值解析,做一个有态度的行业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