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大股东百度再次减持了携程。
根据公开的SEC文件显示,百度最近减持了携程238.67万股,套现8086.12万美元。据不完全统计,百度近三个月从携程套现累计超过1.5亿美元。
根据2023年1月底公布的股权信息,携程董事长梁建章持股为4.4%,副董事长范敏持股为1.2%,CEO孙洁持股为1.6%,百度持股为10.7%,百度为携程最大股东。
要知道,百度并不缺钱。
根据2023年中报显示,百度有533.85亿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1480亿的金融资产,现金很充足,况且百度上半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就有106.32亿,经营上也没有要变现手中股权资产的需求。由此来看,减持可能并非因为自身缺钱。
百度的减持套现,时间节点上很讲究。从美股市场走势看,也算是在高位减持。财务需求之外,大股东高位减持,似乎是不看好未来携程的价值。
有意思的是,从财务上看,携程的表现并不差,甚至是可以说复苏增长的成果十分亮眼,那么,促使大股东高位减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高位套现携程的窗口期还有多久?我们不妨探究一番。
复苏的劲头越猛,增长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大
从二级市场上的V型反弹来看,挺过了携程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天眼查APP显示,2021年,携程正式回港上市,对比最近三年港股和美股的表现,不难发现颇具一致性:携程正在经历一个V型反弹的周期。
表现在财务上,2019携程营收356.7亿,同比增长15.2%,此后受疫情影响,2020年营收183.2亿,下滑48.6%,2021年和2022年,营收在200亿左右,这也是携程最艰难的两年。
2023年前三季,携程营收341.9亿,同比大幅增长128%,虽然2022年的基数本来就很低,但展望全年,2023年携程全年营收,携程大概率是能够超过2019年的。
要知道,当人人都喊着希望能够回到2019年,但真正从财务上回到2019年的公司其实并不多。
携程算是一个。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过去的三个季度,携程财务上增长的核心逻辑其实是周期性的复苏。
早期携程积累起来的大量优质客户,粘性较高,比较认可携程的服务质量。当23年人们出行恢复正常,这部分优质用户又回来了,商务差旅也好,还是被压抑了三年的旅游需求也好,都在这一年释放了出来。
那么,这种复苏的增长能不能持续下去?
答案就在于在用户关系价值网之外,携程能不能找到另一张价值网。
一直以来,携程的价值网其实就是携程的用户,过去携程的组织和资源也都是去围绕用户去获取增长,这决定了携程的服务成本、业务模式以及增长携程的上限。所以,携程的销售毛利率一直都很高,疫情之前也都保持着不错的增速。
携程需要思考的是,复苏增长过后,这部分核心用户群体,能不能为携程带来更多的增长?
当23年营收规模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之后,接下来的携程,其实需要回答几个核心的增长问题:
一是,商务差旅需求是更多还是更少?
商务差旅需求,拉动的其实是携程最核心的两个业务板块:票务和住宿。
实际上,宏观经济对于这部分需求的影响更直接,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当大家生意都在增长,那么差旅的需求肯定就会变多,那么,票务以及住宿的需求就会增长。
23年是复苏的一年,商务差旅需求相比过去三年肯定是更多的,但是24年还会不会有更多的需求?恐怕很难说。
当然,出行是刚需,只要公司还有业务,就有差旅出行的需求,这里面的不确定性在于结构的变化。
比如,疫情前公司给的预算足够坐商务舱,但疫情后的预算可能只够高铁二等座。再比如,疫情前住宿标准可能是五星酒店,之后可能就要住四星酒店。
这些变化对客单价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那么在这些不确定性中,携程如何实现这个基本盘业务的增长,可能关乎未来的营收增速。
二是,23年的文旅需求复苏很快,但24年能不能保持这样的势头?
很多做文旅的朋友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出门旅游的人多了,但花钱消费的人少了。
如今的中产群体为了一件1800的羽绒服犹豫不决,最终选择去买三五百的冲锋衣,那么来年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花1800买一张上海去丽江的机票呢?
这几年,旅游消费本地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团、抖音本地生活也因此受益。另外,中远途目的地需求增长,出海游的旅行团依然畅销,文旅消费也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最尴尬的其实国内中长途出游,这部分需求受到的影响最大。这部分需求的损失,可能对携程的潜在影响更大。
三是,在短视频、直播的影响下,行业中新玩家的竞争,会不会对携程未来的增长造成更多的影响?
任何的传统互联网业务都值得用短视频和直播重做一遍。文旅也是。
短视频流量时代,携程的定位其实有些尴尬,当视频流量替代搜索流量成为需求的第一入口,其实受影响的不仅仅是百度的广告业务,也同样需要通过服务变现的业务,比如携程的出行住宿。
这样的变化已经有了一些端倪。
携程在财务上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是,三季度携程的毛利率略微有所下降,下降的原因在于经营费用。
从整个前三季度来看,随着营收的增长,携程的费用也确实在增长。其中,市场营销费和管理费用增长了89.81%,来到97.43亿。研发费用增长了47.57%,来到了92.04亿。
对比营收的增长来看,这点费用的增加其实不算什么,对毛利的影响也不大,况且,公司业务处在复苏增长阶段,营销费用的增长是很有必要的。
但这可能也是一个信号:当文旅出行的增长,受视频内容端的影响更大之后,携程也就渐渐失去了流量端的优势,携程将不得不加大流量费用的支出,进而影响毛利率。
长期来看,携程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流量入口,与百度的协同减弱之后,携程需要更多地投入到视频、直播等内容中去。未来这些投入,可能会影响下个周期的毛利率表现。
近600亿的商誉是个潜在的“雷”
如果说,携程在毛利率的压力是用投入来换取新的增长动能,那么高商誉影响的可能是新周期中,利润增长的势能。
财务上,影响上市公司未来利润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商誉。
携程资产负债表中,有593.37亿的商誉。这将近600亿的商誉,源于2015年与去哪儿网合并,以及投资同程等并购和投资。
这些商誉占总资产的比例很高,根据2023年前三季度财报,目前携程商誉占比总资产达26%。
这份财报看到这里,心中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假如说这些商誉计提减值,那么,会对净利润造成多大的影响?
我们以近五年净利润表现最好的一年2019年来看,携程一年净利润为69.98亿。按照乐观估计,2023年携程净利润比2019年增长了不少,假如按照100亿的净利润来算,如果600亿的商誉都计提减值的话,则需要6年净利润。
当然,这只是极端情况下的一种估计,事实上,过去并购去哪儿网以及投资同程所产生的商誉并不都是负资产,毕竟这些投资为携程奠定了市场份额。
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携程、同程、美团、去哪儿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6%、15%、21%和14%。也就是说,如果加上去哪儿网的市场份额,那么接近于市场份额的50%。
对于投资人而言,如果一家公司用6年的利润来购买接近垄断的市场地位,和行业话语权,俺么无疑这笔买卖是很划算的。
何况,对携程而言,这笔商誉的质量尚可,目前也没有要计提减值的迹象。
不过,数据显示,近一段时间,商誉略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