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 / 营销 · 2024年1月10日 0

寻觅瓦尔登湖

1845年,美国小伙梭罗带着一把斧头,跑到马赛诸塞州康科德的湖边搭建了一个小木屋,开启隐居模式。

在此之前,他是哈佛的大学的优等生,当过老师,做过土地测量员,还常年奔走在废奴运动相关的事业中。

隐居的生活就是每天写作、旅行、种庄稼,无聊的时候还能看红蚂蚁和黑蚂蚁打架。除此之外,梭罗还抽空给周边的乡亲们做演讲:《托马斯·卡莱尔及其作品》。

演讲结束后,文化水平不高的乡亲们给梭罗说,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托马斯·卡莱尔是谁,让梭罗讲讲自己每天的生活。

两年后,梭罗离开了隐居的地方,回到都市中,成为了文明世界当中的匆匆过客。他把当初给乡亲们的讲话编纂成书,取名《瓦尔登湖,或林居记事》。

这本书50年代传入中国,但一直无人问津,直到90年代之后变的一纸风行,梭罗隐居的瓦尔登湖也成了众多读者的朝圣地,每年都有大量的读者跑去打卡。

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仅满足于果腹;消费盛行的年代,人们开始寻找内心的寄托。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卧轨*,地点选择在群山与大海形成合抱之势的山海关。海子*时,怀里揣着《瓦尔登湖》。

海子是梭罗在中国最早的粉丝之一。他说“梭罗这人有脑子,像鱼有水、鸟有翅、云彩有天空,梭罗这人就是我的云彩,四方邻国的云彩,安静在豆田之西,我的草帽上。 ”

不过,梭罗的一生并不浪漫,除了在瓦尔登湖旁边林间小舍隐居的两年,其他时间都被波云诡谲的局势推着前行。

1817年,梭罗出生在马赛诸塞州的康科德,当时美国正处于南北对峙前夜,整个国家山雨欲来,激进的废义运动暗潮汹涌,梭罗就在这种高亢的废奴主义呼声中长大。

20岁时,他的母亲和姐姐是康德科“妇女反奴隶制协会”的创办成员。为了废奴事业,协会的成员们会悄悄的潜入南方,劝说奴隶们和自己一同离开,逃到加拿大获取自由。

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梭罗一生也相当激进。他反对政府、大声疾呼奴隶制的罪恶,甚至也因为拒绝纳人头税,而被关进监狱。

梭罗一生几乎郁郁不得志,最终死在南北战争爆发的一年后。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

历史的书写并不总是公平的,有的人少年成名,像菲茨杰拉德、叶芝;有的人却被埋没几十年甚至数百年才被知晓,像梵高、梭罗。

梭罗生前默默无闻,也不被同代人所赏识。最初写完《瓦尔登湖》时,还遭到出版社的拒绝,他又历时五载,修改八次,之后才得以出版,这本书随时可能湮没时间的长河里。

直到80多年后,人们才发现《瓦尔登湖》,才知道梭罗当年隐居的故事。1941年,美国成立了梭罗学会,之后《瓦尔登湖》被称为“塑造美国民族性格的10本书”,梭罗被《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之一。

可惜他都不知道。

美国批评家伊拉·布鲁克甚至还说过:“在过去一百年里,《瓦尔登湖》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中纯洁天堂的同义词。”

这是对梭罗的盛赞。

《瓦尔登湖》记录了梭罗隐居的日常,除了书写简朴的生活与自然风光,还融合着梭罗的思考。

作家们都爱用笔勾描自己的属地,读者也习惯于从这些陌生的地方寻找归属。马尔克斯笔下的拉美大陆,博尔赫斯笔下的阿根廷,托斯塔菲耶夫笔下的西伯利亚高原,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都是魂牵梦绕之所,它们不仅属于作者,也属于读者。

梭罗对瓦尔登湖的一草一木都抱以极大的善意,但对世俗却并不宽松。

他会用语言去描摹一只红松鼠,或者猎狐犬,但他也会讥讽、批评世俗和时政,所以瓦尔登湖也成为了他灵魂上短暂的栖居之所。

一方面,瓦尔登湖更像一个桃花源,是为了“避秦时难”,而另一方面则是生活本身,梭罗自己也说,到瓦尔登湖是为了体察细致入微的生活。

瓦尔登湖对于梭罗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梭罗一生几乎从未离开过康科德,艾默生评价他像一个“极端的新*”。他一生没有结过婚,独自一人居住,从来不去教堂,也不参加选举,是一个思想和身体上的独立汉。

所以瓦尔登湖的草木山川几乎成了梭罗的朋友。瓦尔登湖成了梭罗接触世界的另一种方式,他在这里思考、观察、写作。

但梭罗鼓励人们学习哥伦布,去发现新大陆。而自己却将世界缩小为一滴雨露的大小,进行细致的描摹与观看。

他还大方地分享给了读者。

大多数时候我们因为对瓦尔登湖抱以过高的幻想,以至于误读了梭罗。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开篇写道,“我无意写一首闷闷不乐的颂歌,可我要像破晓晨鸡在栖木上引吭啼唱,只要能唤起我都左邻右舍就好。”

《瓦尔登湖》在美国的大热是20世纪40年代,那时美国刚刚从经济腾飞到跌入低谷,人们的情绪也发生了改变,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写到: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的往后推,直到回到往昔岁月。

《瓦尔登湖》大热之后,数以百计的读者效仿梭罗退居山林、傍水筑舍。而此前梭罗在书中语重心长的奉劝读者,很不希望别人采取他的生活方式。

梭罗的另一面,是一个积极的入世者。

在隐居瓦尔登湖之前,他就发表过很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一生坚持废奴运动。1849年,离开瓦尔登湖的梭罗写下了另一篇文章,《论公民的不服从》,对政府推进废奴不力发出谴责。

梭罗的政治哲学理念生前无人问津,死后却得到了甘地、马丁路德金等人的推崇,为日后的社会变革提供了新的解决的路径和方法。

梭罗是一个超验主义者,在《瓦尔登湖》当中痛斥的人被物质和利益驱动,现代社会变化对自然的破坏,他也倡导人们敢于选择另外的生活方式,如今,这些理念又得到了的人们的推崇。

2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在努力寻找瓦尔登湖。

清华大学每年都会给入学的新生送一本书,2015年是《平凡的世界》、2016年是《瓦尔登湖》。

校长邱勇在寄语中写到:希望你们在阅读中能够体会到作者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感受到宁静的巨大力量,寻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

邱校长的意思很明确,我们虽然没法像梭罗一样跑去隐居,但通过阅读也可以找到自己心中的瓦尔登湖。

提起阅读,古人读书往往讲究净手洁案,书房布置也讲究一个“雅”字,舒适的环境能够让人赏心悦目,甚至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境界。

而在一个空间中,椅子的存在感总是很强的,因为椅子不仅会摆放在空间中央或者墙边的可视处,而且还和人产生亲密接触,所以一把好的椅子通常在房间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北欧设计师们通常对椅子情有独钟,在知名设计师们的代表作中,椅子的占比总是很大。丹麦设计师汉斯•韦格纳1945年生产的“中国椅”、1949年的“The Chair”、1986年生产的圈椅,以及芬•尤尔1944年家具师行业协会展览会设计的扶手椅以及1949年设计的老板椅,让丹麦赢得了领先世界设计潮流的声誉。

但现在,北欧风格经典款的椅子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博毅是一家从事家具行业的公司,拥有30多年设计经验,他们家的椅子都是采用纯手工打造,设计贴合人体工学的弧度,采用欧洲进口头层油腊皮,坐起来很舒服,也非常适合摆在书房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