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 2024年2月27日 0

AI大模型回归价值投资,挤出泡沫?

商品推荐、交通管理、生成文章、代码编程、电影特效制作……自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AIGC浪潮席卷全球,上下游产业链也因此大放异彩。

市场行情的高景气直观反映在股价上,无论AI公司是否盈利,其股价多呈上升趋势。一些与AI概念有所关联的游戏、传媒等企业,股价也在普涨。不过阶段性来看,近段时间个股的走势开始分化,有的继续狂欢,有的则出现回调,这是AI大模型回归价值投资的前兆?还是市场进一步冲高前的短暂平静?

AI概念股价“分道扬镳” 大涨与回调并存

人工智能已成为当下投资领域的热门标的,外界对其未来发展普遍看好,因此,进入2023年,不少AI公司的股价开始“狂飙”。

美股市场上,5月30日收盘时,C3.ai涨幅超过33.4%,Bullfrog AI控股涨约18.5%。英伟达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160%,一度突破万亿美元市值大关。而在A股市场,据不完全统计,AI芯片相关概念股今年最高点涨幅超22.3%,“AI+”概念相关板块涨幅均超50%,因此不少投资机构认为,AI板块将是今年拉动A股市场上涨的“主力军”。

股价纷纷上涨之际,利好消息仍在频出。首先是政策推动,“十四五”规划已经将AI列为了前沿科技领域“最高优先级”来推动发展。其次是市场信心,腾讯CEO马化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AI是互联网几百年不遇的机会,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

就在一切似乎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之际,A股市场却出现了态度分歧。4月20日晚间,寒武纪、万兴科技、上海电影、中科曙光、南方传媒、电魂网络等一批涉及AI概念的上市公司集中披露股票交易异常公告。进入5月,AI大模型企业股价亦出现波动,如科大讯飞盘中大幅跳水,宝兰德、三六零、高伟达等纷纷跟跌,昆仑万维、剑桥科技企业股价跌幅一度超5%。

近两个月的资本动向或许表明,市场已出现泡沫警惕。正如中欧资本董事长张俊今年4月表示,资本作为AI行业发展重要的外界影响因素之一,应该回归冷静。

这使人想起AI大模型之前的另一大热概念元宇宙,曾经受资本追捧的程度与今日的人工智能不分轩轾。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甚至将公司更名为“元”,在其领衔下,元宇宙关注度和商业价值直线飙升。然而,好景不长。“谷歌趋势”网站显示,2022年元宇宙的搜索流量下降约80%,微软成立仅四个月的“工业元宇宙团队”于今年2月解散,华特·迪士尼公司撤销开发元宇宙战略的小型部门……

对于元宇宙在短短几年间“熄火”的原因,有分析师指出,这与其长期陷于概念炒作,消费者需求较为模糊有关。而目前人工智能实际上面临同样的情况,市场需求与前沿技术匹配度不高,商业化探索仍在初始阶段,警惕资本泡沫的出现,回归价值投资视角是相当有必要的。

AI大模型回归价值投资 长期成长性仍缺乏清晰标的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成长性是核心。目前,AI大模型赛道未来的高景气度已经成为共识。不过聚焦到具体公司上可以发现,长期成长性仍缺乏清晰的投资标的。

AI大模型回归价值投资,挤出泡沫?

这与当前AI大模型细分赛道过多有一定关系。据悉,目前有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如OpenAI开发的GPT-4)、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行业大模型(如谷歌开发专注医疗健康的Med-PaLM 2)、针对特定任务或场景的垂直大模型(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开发的图像分割基础模型Grounded-SAM)、进一步深度定制的专属大模型四个类型。

众多赛道下,企业纷纷加快布局,仅国内市场,截至目前已有30多款大模型,有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参与研发大模型的企业数量已超过60家。

不过,虽然目前AI大模型公司众多,但实际上各自的业务差异较大。有革新软件生产力工具的,如针对搜索领域的基于360GPT大模型开发的人工智能产品矩阵“360智脑”;有以引入插件的模式来创造AI生态的,如阿里云自研大模型“通义千问”,采取了OpenAI为ChatGPT引入插件同样的逻辑。在游戏领域,许多公司甚至提出“all in AI”,如英伟达推出为游戏提供定制化AI模型服务的Avatar Cloud Engine (ACE) for Games,网易自研AI技术也应用于游戏工业化全流程,关键环节的工作效率提升高达90%。不难看出,赛道之中的各个选手,很难在业务层面形成明确的对标关系,缺乏具体的估值锚。

其实,在行业长期处于上行期且格局尚未确定的背景下,以目前业务对应的估值衡量其投资价值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更需关注业务边界拓展或新业务放量而产生的经营拐点,弱化其短期估值。

而经营拐点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公司商业模式的变化。换言之,一项新兴技术要保持长期生命力,离不开商业化的广泛落地,因此,从应用场景落地的角度来评判当前发展AI大模型企业的价值,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网易CEO丁磊也表示,未来在AI大模型竞赛中,真正的胜者是能选择好应用场景的企业。网易的首要任务是探索AI大模型在不同产品场景下的应用,并研发出更符合用户体验的优质产品。

这或许不仅是网易需要做的,也是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逐鹿万亿市场 应用场景铺设逻辑浮现

AI大模型无疑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根据IDC的报告显示,全球AI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增长至2218.7亿美元(约1.5万亿元),而中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重要市场,随着AI应用的不断落地,预计2019-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品规模将以26.8%的CAGR增长,带动相关产业以27.8%的CAGR增长。创新工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2023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分论坛上就表示,AI大模型蕴含几十万亿美元商机。

AI大模型回归价值投资,挤出泡沫?

不过想要逐鹿这片万亿市场,首先需要解决当前AI大模型广泛应用困难的问题,不少业内专家认为,AI大模型落地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过程。缺乏标准化数据、高昂的算力成本,都制约着AI大模型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如GPT-3训练的算力成本就超过了400万美元。而目前AI的技术前沿性与商业化落地之间仍未融合也意味着,谁家的AI能率先完成泛化应用,谁就能赢得这场赛跑。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应用场景铺设逻辑逐渐浮现,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将加速释放价值。

当前,AI的应用场景铺设,主要是从四方面来进行,一是通过人工智能优化产品与服务,如美图公司以AI为技术支撑,针对用户真实变美需求推出美颜相机发型管家。二是提升用户体验,如淘宝推出的AI BUY,帮助消费者提高购物效率。三是降低运营成本,如顺丰的AI ARGUS,提升了自动化作业能力,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四是创新商业模式,如维智科技推出的决策平台WAYZBANK提高了银行等金融场景生态的决策效率。

场景铺设的逻辑,实际上与AI大模型的本质不谋而合。李开复认为,AI大模型最容易赋能的是那些已有海量的数据,而且数据被结构化整合的行业,如游戏、金融,而在制造、零售、健康、医疗等领域,数据汇总和落地基础搭建并非一蹴而就,仍需要一定时间。

其中,游戏素来被业内称为“AI训练场”,从AI大模型在游戏行业的应用,或许能窥见其将来赋能其他行业的路径。

一方面,当前AI大模型对于文字和图像的处理能力已经成熟,根据开发者所提供的关键词,AI大模型能快速生成大量素材,提升效率,优化开发成本。如网易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净收入250亿元、净利润76亿元的数据超出市场预期,就与其推出的数十款AI提效工具有关。另一方面,不少游戏公司在游戏中应用AI大模型生成对话技术,为玩家提供更好的互动感和游戏体验。如游戏《九畿:岐风之旅》中的智能萌宠“玖玖”就是利用AI大模型设计的生成式对话智能精灵,能与玩家进行自然、个性、有趣的对话互动,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

而AI大模型能赋能游戏发展,与其开发流程易标准化、数据累积和场景学习难度较小、容易规模化复用有关。基于此,为了实现AI大模型在更多行业的规模化复用,就需降低应用门槛以及边际成本,开发预训练大模型可以说是必要举措。

在这一方面,当前许多企业已经开始相关布局,如网易承担浙江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