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 2024年2月11日 0

百度AI抢占产业智能化变革的制高点

文|螳螂财经

作者|陈淼

今年是中国“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恰逢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作为今年世界首个以线下会议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本次博鳌论坛将重点发掘未来经济发展潜力、探索数字化产业路径,以为区域合作与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时值后疫情时代,中国由于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控制住了疫情,不仅及时重启经济,并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开启“十四五”规划实施等工作,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受到各方关注。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加速爆发的新技术、新产业、新变革等热门话题更是成为本次论坛的焦点。

以人工智能为例,在此次中国防疫工作上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百度CTO王海峰受邀出席本届博鳌年会“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与公钥加密技术之父、图灵奖得主惠特菲尔德·迪菲,阿斯利康公司董事长雷夫·约翰森等多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他认为,人工智能产业正在进入“融合创新”阶段,一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技术“融合创新”,人工智能现在是算力、算法、数据的综合作用,这和早些年主要是研究算法有了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技术和产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已经突破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行各业。

那么,伴随着融合创新特征的突显,人工智能产业未来的发展也必然呈现出更加清晰的路径,成为百度等AI企业持续发力的方向。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产业变革的“头雁”

在长期的AI发展过程中,*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

事实上,不管是百度这样的AI企业,还是普通用户这样的AI受众,都能越来越清晰的感知到目前AI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频繁。真实复杂场景的AI应用越来越多,单一的AI技术越来越成熟。

人工智能作为底层支持和引擎驱动的价值愈发突显。比如,基于百度文心ERNIE的预训练模型,便能对金融数据进行语义层面深度建模,从而显著提升金融数据处理效率。而达到这样的成果需要的正是来自百度AI自主研发的底层核心技术的支持。

在日常生活、产业变革中也大抵如此如此,AI技术的支持和驱动促使诸多新功能、新服务、新体验的实现。而“融合创新”更是进一步强化了AI的这种“头雁”效应。

在博鳌论坛上,王海峰基于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分享道:“飞桨现在已经有260多万的开发者,这些开发者不需要每一个人都从第一行人工智能的算法代码开始写起,而是直接调用那些框架、调用那些库就行了,这些应用门槛就大幅降低,也会推进人工智能更快的应用,更快推进产业智能化。”

可以说,在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相关模块的融合创新下,人工智能的应用门槛愈发降低,应用效率显著提高,成为开发者、市场、产业的不二之选。而这势必将继续为AI普惠提供一个强劲的助力,使其成为产业智能化变革的引领技术和底层支持。

AI在融合创新中跑通了哪些应用路径?

诚然,相比于其他的前沿技术,目前人工智能也确实率先在产业应用、技术落地过程中跑通了一些路径,正在从专用化阶段迈向通用化发展,是其他技术落地推广的标杆。而这个过程也明显的呈现出融合创新的特点,成为百度等AI领先企业迭代发展的方向。

1. 一条完整的价值链:技术突破-赋能应用-价值反馈

人工智能进入融合创新阶段,本身就意味着AI的发展从技术的突破,到赋能创新应用,再到经济价值反馈,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价值链条。

如今,百度的语音技术迎来诸多突破性发展,其语音识别的流式截断的多层注意力建模(SMLTA),使得中文语音识别率达到了98.6%,且可以同时实现中英文混合识别、方言混合识别。

因此,在应用至百度App、百度地图、小度、百度输入法等产品上,均已取得了不错的反馈,服务成果较好。据百度大脑的数据显示,百度语音能力日均调用量超过100亿,市场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那么,在未来,AI融合创新也或将继续强化这一条价值链,推动产业智能化的发展。

2.开放的生态平台:全方位开源开放,技术辐射持续发散

其次,当AI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逐步呈现出体系化的特征,也具备了对外赋能、开放开源的能力,从而降低应用门槛。

王海峰认为,人工智能开始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时候,不是每个行业都有足够多精通人工智能算法的专家。因此,我们需要有便捷易用的平台,能够让开发者专注于应用的开发,加速产业创新。

如今,百度正在致力于打造AI开放生态、全方位开源技术,从而帮助企业降低人工智能应用的门槛,加速传统行业创新的步伐。据悉,百度大脑已开放了270多项AI技术能力,日调用量突破1万亿次,全方位促进生态活跃、技术和产业创新,产业辐射能力不断放大。

可以说,开源开放平台的出现正对应了王海峰判断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今天,从科学研究的角度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但从应用的角度实际上门槛在不断降低。”因而,更多的人可以不关心核心的人工智能算法,甚至不了解人工智能的算法,但是比如有一个好的平台,有自己的门户,可以直接应用这些平台,应用这些门户解决自己的应用问题。

3.融合的行业解决方案:云智一体化成为常态

事实上,AI面向产业应用,在复杂的市场需求下,融合创新是一种必然。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行业解决方案都在强调融合一体化优势,技术的融合发力本身就是驱动产业发展的关键。

因此,王海峰在2020年提出百度智能云的全新战略:以云计算为基础,以人工智能为抓手,聚焦重要赛道。以此奠定了百度智能云“云智一体化”的战略优势,构建出了通用的基础云平台、AI中台、知识中台等多层次的平台,成为智能交通、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多个赛道打造标杆效应的重要基础。

未来,王海峰笃定,“一定会有更多新的技术不断创新、诞生”,而伴随着其他前沿技术的成熟,AI或许也将继续融合更多的新技术构建新平台,成为赋能产业发展的基础驱动。届时,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其他新技术,其形态也将更加融合开放。

深化融合创新,仍需做到“三点”协同

可见,AI产业以融合创新率先跑通的路径对于其他的技术发展而言,也同样是具备发展价值的。而这个过程对于AI本身,也更是进化成长的必然。

这也就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尚未达到一个尽善尽美的阶段,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存在小数据和“数据孤岛”问题,打破信息壁垒时间成本高、效率低;数据保护、安全问题;数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相关权责、边界等明晰的问题,等等。

因此,人工智能若要在融合创新的阶段寻求新的突破,仍需要市场、政府和社会意识多方共同努力,继续深化融合,打造创新能力。而这重点反馈在国家上层、技术主体和市场企业的三者协同上。

其一,国家上层的顶层设计。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上,*总书记重点强调,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可见,继续深化AI融合创新,首要是国家上层做好顶层设计,在总体路径上统筹好AI发展从政策激励到人才培养等环节的落实。

AI领域的竞争与创新,本质是人才的角逐和驱动。如果没有国家从教育层面落实好AI人才的培养,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很有可能就会进入一个后劲不足的尴尬局面。因此,AI国家上层做好顶层设计,是人工智能产业继续深化融合创新的关键。

其二,技术主体的中端链接。

其次,AI的发展从技术研发到应用,从单一技术的突破到多项技术的开源,都需要技术企业的推动。可以说,企业作为技术研发创新、融合应用的主体,是AI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以AI普惠来看,目前,百度智能云的AI中台,可以帮助企业搭建自己的AI平台,从而拥有AI开发和应用的自主能力,集约化管理企业AI能力和资源,统筹规划企业智能化升级版图。实现这一目标借助的正是百度等技术主体的开源开放平台,才进一步降低了AI应用的门槛。

又或者,国家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