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商家”引流”几乎伴随了小红书整个生命周期,如同伴生体一般。
小红书诞生的初期将内容锚定在了海外购物,正因为如此,数不清的代购也顺势涌入了小红书,一部分贡献了内容,一部分也在小红书上获客做起了生意。
此后小红书的定位虽然一转再转,但社区和购物文化是小红书的基因,不可从小红书内剔除,买和卖自然也是有买就有卖。
所以尽管不愿承认,尽管小红书也在持续打击,但小红书上的商家”引流”,一直都存在,成为了小红书上的一种”非官方许可的商业模式”。
前几天我也写了一篇文章《2022,还能在小红书引流吗?》,很清晰的告诉大家小红书对于引流的态度和处罚力度。
显然小红书反对的不是在小红书做生意,而是将用户引到站外。
因为小红书想向你强调的是:最好的私域就在小红书。
不过我们暂且对小红书平台规则不谈,上一篇文章聊的足够多了,我想聊的是:涨粉跟引流的关系。
涨粉为什么是谎言?
在小红书的引流的商家里,有这样两种类型:
1)起步做的干货内容涨粉,后期粉丝多了换内容引流。 2)一切内容为了涨粉,把涨粉定为KPI。
但这样真的有用吗?
1、粉丝对流量没什么用
在短视频时代,我们常常能听到”全网粉丝xxx””3天涨粉xxx”,似乎涨粉就是对自己实力最好的证明。
因此不知逐渐何时形成了一种风气,就是”唯粉丝”论,粉丝多=效果好,我有理由相信这种逻辑可能是公众号时代的延伸,因为在公众号时代,只有粉丝才能接收到公众号的推送,推送到手机才有打开的可能。
但是短视频时代,算法操纵了一切,粉丝的浏览习惯早就从”关注”列表转向了”推荐”列表。
所以粉丝也早就不是能接收博主内容的唯一途径,甚至都不是权重最高的途径。
内容匹配,内容反馈好才是让精准人群接收到内容最好的方法。
所以粉丝对流量没有什么作用。
2、粉丝多,引流效果好
经过粉丝对流量无作用的分析以后,还有会有人觉得粉丝多,引流效果就会好,例如早期用同类干货吸引涨粉,后期换内容来进行引流,粉丝多,证明转化的可能性就强。
但这样做真的有用吗?我们来分析一下,用户被成功引流的动机与是否粉丝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见过不少卖产品的商家,但此时我们假设产生动机想和商家建立联系,是因为我对商品感兴趣?还是因为我是这位商家的粉丝?
理论上自然是前者。
但如果商品又感兴趣,同时又是商家的粉丝,是不是效果更好?
NO,因为引流的结果不分好坏,只是非黑既白的,成或者不成。
所以只要一个商品感兴趣就能成功,是不是粉丝又能有什么额外的作用?
哦,对,对成交率可能有帮助。
但成交率是来源于信任背书的,就商家那些个跟广告差不多的内容,能有啥IP和信任背书?
大多数的商家都不是这种类型,自然也谈不上后续的转化,后续的转化率,依然要看客服的话术怎么样。
钩子的神奇
引流成功不靠粉丝靠什么?
靠的就是”钩子”,用私域圈的话术叫钩子,用学术圈的话,叫建立用户动机。
什么用户动机?就是用户为什么要加你微信?你要给用户一个充分的理由。
被动式:
有些人的引流让人觉得难以理解,觉得并没有给用户任何理由,用户为什么要加我?
但这种情况下,往往就是内容本身起了作用,用户会拿自己的需求去进行匹配,比如你发了一个好看的裙子,我觉得裙子真好看,我想买,所以用户自我产生了理由,会自行进行匹配。
就像我们麋鹿先生Sky的公众号,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给用户任何一个理由,但依然有不少人成为了我好友,我的好朋友,因为他们觉得看看我的朋友圈也能了解小红书行业的动态和前沿。
这种被动式的引流,叫用户自行匹配动机,优点是用户会更加精准,因为用户自我匹配的,基本已经是成功率无限趋近于100%的存在,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因为没有主动引流的动作,引流的绝对值数量不会太高。
总结一下:被动式的引流,转化率高,但人少。
同时被动式的引流对内容的要求程度也是更高,拿前面好看的裙子举例子,最起码你得做出来真的让人眼前一亮的裙子,真的做出来眼前一亮的产品,真的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说法。
主动式:
剩下不用多说,那就是主动式了,主动式与被动式对立存在。
主动式的引流对内容的精致要求程度降低很多,甚至主动式的内容甚至有时候看起来更加粗旷。
因为用户的动机不是由用户建立的,而是由商家直接提出甚至是为其创造的。
例如:
加我好友,可以领50元优惠券。
加我微信,可以免费领取高考精选100题。
对于用户来说,可能往往对这样的动机是本身不存在的,但因为商家的主动创造,从而让用户产生兴趣。
大家看到这里应该明白:
主动式的引流好处自然是用户更泛化,用户量更大,但缺点就是用户不够精准,往往只是”伸手党”而已。
假设没有后续好的一系列的转化办法,这样的流量的存在是没有太多意义的,拜托,永远不要相信自然转化率。
但读到此你应该会明白另一个道理:想引流,建立钩子很重要,不建立钩子,那么就内容很重要,但无论什么很重要,粉丝在算法平台都不那么重要。
如果你是商家,从此刻开始,不要再迷信涨粉了,all in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