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无论是传统期权期货市场还是数字资产的合约市场,本质上是面向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投资场景,对收益波动性的偏好高于风险稳定性。而从实际情况来看,OK诱导用户参与合约高风险交易与投资的说法并不成立,当然诱导用户去借贷翻本就更是缺乏依据的。
OK可以说是区块链商业启蒙时代,在中国本土诞生的技术公司里为数不多的异类,它和互联网过往十年里的所有技术型公司都不太一样。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资产兴起,OK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之一。
自今年3月起,断断续续的几次合约维权事件将这家公司逐渐推到了舆论旋涡中心。
随着10月份福布斯的一份榜单,OK经历了成长中最为困扰的一段时期 —十月围城。
1.不同逻辑的博弈
维权的投资者(我们姑且称”投资者“)认为Okex在推广中通过”保期套利“等形式诱导自己参与投资,而后遭遇了拔网线、穿针、定点爆破、极端行情bug等主观因素导致自己产生爆仓亏损。
自身原因愿赌服输、但是平台导致的亏损需要OKex给予赔偿。这是维权的投资者的逻辑,这么看OKex似乎有必要为这些举证的问题买单。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质疑的这只”无形的手“是否真的存在?
在过去的10个月内,关于OK的维权时间点相对集中的有3次,最为激烈的集中在9月5日、10月11日这两次极端行情的期间。
前后三次事件的共同点是行情在短时间内均发生了较为大幅度的波动,由此OK的App出现了类似无法访问、网络繁忙等bug。随后OK公告提示极端行情下用户访问剧增、导致访问服务缓慢。
维权者对回应表示不认同,那么拔网线真的存在吗?
同样的剧情,10月15日,USDT价格急速下跌,火币APP出现了”无网络“、杠杆市场USDT交易对出现了“系统内部错误”等问题。
从技术层面来看,应用程序在并发急速上升期间出现负载过高并不是什么奇怪的景象。即便是阿里、12306等超级服务平台在遭遇用户访问剧增时也会出现类似无法访问或缓慢等情况。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OKex.com 所使用的服务器是位于香港的阿里云服务,那么阿里云是否会协助OK进行极端行情拔网线呢?这个悖论是显而易见的。
而后出现的职业维权、围堵员工、闯入办公区等基本演变成了一场滑稽的闹剧。
2.市场教育缺失 OK为行业矛盾买单
10月底的时候,有朋友问我如何看待OK与维权者之间的斗争,我回答到“这根本就不是一场斗争,这完全是OK独自在为行业的阶段矛盾买单。
截止到10月底,经不完全统计,通过自媒体、社会网络披露维权诉求细节的公开信息中一共有12个化名人物,其中3人在通过网络借贷进行投资、1人挪用公司公款、其余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借贷翻本和突破投资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
从投资特征上看,他们与十年前股市亏损跳楼、售楼部降价维权的另类投资者并无太大区别。
对合约交易的风险评估不充分、无限透支承受能力、以赌代投、借贷翻本等等…
这其中有化名刘珂的大学生通过网贷14万进行投资、有借*翻本后再次爆仓却由父代维权的、还有更多是以各种方式突破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把投资生生演变成一场赌博的“类赌徒”。
无论是传统期权期货市场还是数字资产的合约市场,本质上是面向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投资场景,对收益波动性的偏好高于风险稳定性。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OK诱导用户参与合约高风险交易与投资的说法并不成立,当然诱导用户去借贷翻本就更是缺乏依据的。
从3月份开始,即便针对零星的维权用户OK已经表达用户应该根据自身判断能力合理选择合约交易时,仍然有用户通过借贷翻本进行交易。
而据不完全统计,超过半数以上的数字资产投资者缺乏基本的金融投资经验,甚至在参与投资前对区块链、数字资产及合约交易本身、项目本身未进行基本的了解与分析。
在这种大环境下,所谓的“以暴制暴”维权就变成了希望平台对自己的投机进行托底或者买单。
9月份,徐明星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达“杠杆交易不适合普通投资者参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OK也开始意识到投资者成长问题已经到了愈发明显的阶段。
今天站在OK的门口坚持自己是”以暴制暴“的维权者也不是毫无道理,但不同逻辑之间产生了博弈,使得我们开始思考一个核心的问题。
区块链浪潮带来的财富运动激起了全民投机,无论是合约爆仓维权还是现货市场项目维权。本质上反映的是数字资产投资市场快速发展下,市场教育缺失,投资者成长环境不成熟、投资市场不匹配的尖锐矛盾。
而OKex俨然成为了这一矛盾输出首当其冲的“买单者”。至少在维权的人看来、我是不是合格投资者和你没什么关系,借钱来翻本,赔了你应该给我托底。
这不是投资,这连投机都算不上。
在看待投资者的普遍性眼光里,所有的一夜暴富、一局翻本都与冲破理智的“赌徒心态”没有任何区别。
而恰恰是这种缺乏专业投资素养和基本投资能力的扭曲投资逻辑,使得投资者分不清自己是在投资还是在投机,甚至是赌博。
3.暗流汹涌 千篇一律的剧情回炉
卷入这场旋涡里的不仅是OK本身,整个十月约有数十家媒体参与到维权事件的报道、评论及分析中。
截止10月底,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关于OK爆仓的相关报道(包含自媒体)合计873篇,有22家媒体在不同时期接下来持续的报道。
涉及到*物采访的60余篇,但基本除了最初的几篇后面的基本都是千篇一律的回炉重炒剧情。
这期间甚至新产生了一些“某某财经”,从诞生到结束只发布了这么一件事情。看似好像要与OK死磕到底,然则读完文章、发现大部分既无客观性实锤、又无充分论据,活脱脱的一篇命题作文,目的却只是为了蹭流量。
为了质疑而质疑、一时间”黑OK”仿佛成了一种“方向正确”,而互联网从来只造谣、却从不管澄清事实。
维权者最后反而被一些媒体消遣了一番,留下了一地鸡毛。
最近很多媒体开始“回顾区块链十年”,洋洋洒洒几千字、以纪念中本聪之名继续传扬着区块链造富神话的咒语。
还有很多人开始憧憬这波牛市再来后,要如何如何突破历史,创造奇迹。但在我看来、如果所谓的新一波牛市再来,而市场仍然是这群用户,那么只会再现一次更大的市场踩踏和逃离现象。
高呼牛市快来的绝大部分投资者,其实都被套在了上一个牛市里。
如果说过去一年区块链企业在技术上毫无建树,那么大部分行业媒体在市场教育上也基本是寸功未立。所以,时间都去哪儿了?
答案显然都在这一地鸡毛中。
而问题的核心,也仍然是市场教育与投资者教育的双重缺失,否则市场在极大的投机因素主导下将陷入更大的负循环。
4.现状不可怕 可怕的是趋势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为什么只有OK维权、而不是别的平台的这个问题。
当所有人都意识到OK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体量,它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时,它的每一步就必然深刻的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动向。
今天你有100万用户,有1%的不合格投资者进场这就是1万人,放到任何时期、任何阶段都足以算得上“*”。
但市场教育缺失、投资者成长与市场匹配矛盾过程中的问题,不应只有OK出来买单。如果今天站在整个时代关口的不是OK,那么必然有其它人首当其冲的面临这一挑战。
十月围城,对于这家公司经历过的人来讲,应该都是一件值得铭记和感同身受的事情。尽管它在这个期间遭受了种种人性的考验。这也许是一场预料之中也迟早要打的一战。
时至今日,OK已不仅只是一家交易平台,它已经具备了一个行业公共平台的基本属性,交易服务中包含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内涵。
10月底,刚刚从围城中调整过来的OK已经开始在市场教育与投资者成长上展开了尝试。
十月围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个市场成熟的化学反应,当大部分人还陷在这个焦灼现状中,OK已经从这一过程中看到了下一个阶段的趋势。
关于这场维权风波中的投机与赌博,是非曲直自古分明,而对于机制健全,全行业与社会都仍然缺乏共识。
我们只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只有OK站出来,还需要更多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