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消息,由量子位主办MEET2024智能未来大会今日在北京举行。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智能商业峰会之一,MEET大会继续对智能科技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2023年度十大前沿科技趋势报告》同时对外发布。
该报告由量子位智库发起,结合对科技领域的长期跟踪,以及对近百家初创公司、产业研究院、投资机构的深度交流,提名了2023年度十大前沿科技趋势。
2023年十大趋势涉及六大领域:AI技术、自动驾驶、空间计算、生物科技、太空探索、能源创新。
具体包括:
智能体热潮:人机交互新范式已被大模型打开
3D生成进入涌现期:新算法新模型爆发,质量效率可控性日新月异
分割模型大一统:计算机视觉即将迎来「GPT时刻」
具身智能带来新想象:AGI终极场景下的全新终端
端到端自动驾驶成共识:BEV+TRansfoRMeR重构技术路线
空间计算定义明确:消费级产品问世,XR全栈链路打通
MRNA打开新象限:提供精准医疗新解法,开启生物医药新篇章
脑机接口试验新阶段:产品可靠性突破,AI提升数据解码能力
可回收火箭进入「中国轨道」:工程化难题被突破,商业航天迎来模式闭环
可控核聚变里程碑:点火成功,打开商用想象
一、AI技术
智能体热潮:人机交互新范式已被大模型打开
今年的大模型研发热潮同样带动了AI智能体的发展,成为其强大的「动力引擎」。
目前学术界许多研究已经将大模型作为AI智能体的认知核心,大模型拥有的推理技术和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让智能体具备了强大的学习和迁移能力,为智能体的研究提供了突破性的技术方案。
在智能体交互方面,斯坦福提出的AI小镇也让公众看到了多智能体协同的效益,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决策与行动。
量子位智库预测未来智能体的发展将有两个方向:
自主智能体和智能体模拟,将分别对应B端、C端需求,能够实现复杂流程的效率提升和提供情感情绪价值。在不久的将来,嵌入自主智能体的软件极有可能改变现有的使用方式,从「用户适应软件」变成「软件适应用户习惯」,真正成为「个人助理」。
二、自动驾驶
端到端自动驾驶成共识:BEV+TRansfoRMeR重构技术路线
今年的CVPR最佳论文颁给了端到端自动驾驶,这几乎代表着一种共识:端到端自动驾驶是行业的未来。
随着生成式AI的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的泛化能力有了极大提升,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以全部模块神经网络化为特征,对规则的依赖度低,具备智能涌现能力和跨场景应用潜力。
BEV+TRansfoRMeR能够直接生成高质量3D数据,且包含更多有用信息,能够生成更加合理的驾驶指令,有望逐步成为自动驾驶感知的主流范式。
此外,基于BEV的物体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视图,完成轨迹预测和路线规划,且能避免图像视角下的尺度和遮挡等问题,也是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关键。
三、空间计算
空间计算定义明确:消费级产品问世,XR全栈链路打通
6月苹果在WWDC2023开发者大会上正式推出了第一款空间计算设备**apple Vision PRo**,这一代表性消费级空间计算产品的问世,真正将「空间计算」这一概念推向大众并迅速普及。
空间计算使得计算升维,内容变得更加立体,几乎可以将信息100%复原。
空间计算将成为下一代计算方式,彻底变革传统信息呈现和交互范式,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今年AIGC的爆发和快速发展也开始解决数字内容快速生产创作的问题,实现了空间计算领域的闭环,XR全栈链路被打通。
同时,空间计算的两大技术路线VST/OST齐头并。代表性空间计算产品商业化落地后,将带动XR开发者生态、内容生态以及供应链逐渐完善。XR设备也向「空间计算平台」定义转变,将进一步推动**XR**、**数字孪生**和**元宇宙**等领域加速增长。
四、生物科技
MRNA打开新象限:提供精准医疗新解法,开启生物医药新篇章
今年,MRNA领域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相关技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过去,由于MRNA技术的不稳定性及人体免疫等多原因,无法应用于新药研发。直到脂质纳米颗粒递送技术、碱基修饰技术的突破,解决了MRNA疫苗应用的难题,实现了快速量产。
在分子设计层面,新提出了线性设计方法以解决在众多MRNA编码序列中的搜索问题,通过**动态规划算法**降低搜索范围,实现快速定位MRNA编码。
在递送技术层面,6月,宾夕法尼亚大学DRew WeiSSMan 教授和Michael J. MITchell 教授团队新合成了一种**佐剂类脂质**,增强了MRNA的递送效率。
五、太空探索
可回收火箭进入「中国轨道」:工程化难题被突破,商业航天迎来模式闭环
当前阶段,运载火箭的回收复用已是世界航天的发展趋势,中国众多商业航天企业也正在研制各自可回收复用型号。
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规模一直受到发射成本的制约。可重复使用的火箭相比于单次发射的火箭在产能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实现规模更大周期更短的发射。
六、能源创新
可控核聚变里程碑:点火成功,打开商用想象空间
今年以来,核聚变领域的突破不断:
4月,我国EAST装置实现了高功率温度下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8月,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
近年来,核聚变的底层技术不断突破,尤其是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有望加速实现清洁、低成本核聚变能源的商业落地。
核聚变作为一种全新的能量来源,因其自身极高的能量密度、清洁等特性,已被产学界定义为人类的「终极能源」。一旦核聚变能够实现规模化发电,将颠覆人类社会的能源供给形式。
除此之外,还有这些提名技术领域值得关注:先进算力、卫星互联网、合成生物学、量子计算等。
这也是量子位智库连续第三年《年度十大前沿科技趋势报告》,目前已经成为前沿科技领域的年度参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