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区块链产业规模和融资热度居于全国前列,香港、深圳区块链融资数量和规模处于领先地位。根据 01 区块链统计,2021 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共发生 105 笔融资事件,主要集中在香港、深圳、北京、 杭州和上海五地,香港以 30 笔、7.31 亿美元的融资位居全国榜首,深圳以 14 笔、4.85 亿美元的融资位居全国第二。
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提出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 等产业水平”。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及地方政府发布区块链相关政策 2021 年高达 1219 部,其中中央政府发布的区块链相关政策 132 部;广东地方政府则以 116 部政策居于全国区块链政策最多地区首位,粤港澳大湾区内地 9 市区块链相关政策就有 106 部,仍远多于其他省市和地区。
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政策重点支持区块链技术实施研发专项,推进可信数据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研发自主可控、互联互通的区块链开源平台等;聚焦数学、信息科学、密码学等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强化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分布式存储、跨链及分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积极探索区块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覆盖企业成长奖励、平台奖励、应用奖励、技术奖励、金融支持、活动补贴等区块链产业化各个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制度差异直接体现到数据流动上就是香港、澳门与大湾区内地城市数据转移管理规则存在巨大差异。受法律规定、操作成本等影响, 大湾区“数据孤岛”问题突出,而且试图依靠统一正式制度与规则根本是不现实的。对此,区块链提供了既有规则框架下的有效解决手段和全新思路,利用分布式、可追溯、不篡改特性,由数据权属主体提出诉求,由专业服务机构依托哈希值比对,验证数据来源真实性及数据内容无篡改,进而实现可信数据的跨域交换,真正把数据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巨大价值释放出来。
大湾区肩负建设国内外双循环枢纽的重大使命。当前跨境贸易复杂环境下,港口物流、贸易金融为代表的多元主体协作场景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面临利益冲突难 以协调导致合作无法达成的情形,或即使达成合作也需付出极高的沟通协调成本和信任信用成本。区块链技术提供了解决该类问题的新路径,依托构建互信机制、重塑信任关系,缓解多元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协调和信任成本,提高信息、物资、资金“三流合一”的流转效率和效益。
金融发展的本源就是信用,而信用形成需要交换信息、演化信任、积累信用。作为传递信任的机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与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保障了链上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使信任关系更加容易达成,降低交易执行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粤港澳大湾区聚焦信任缺、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差等金融领域痛点问题,涌现出大批区块链创新应用项目。
区块链作为构建数字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底层技术,是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区块链构建信任机制,发挥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确权确责等多重优势,推动了智慧城市、社会民生、绿色转型等领域创新发展,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