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给许多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餐饮行业。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报告,仅在春节7天内,疫情已对餐饮行业零售额造成了5000亿元左右的损失。此外,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
01报复性消费尚未出现
多措施刺激餐饮消费
随着疫情逐步好转,餐饮业却没有迎来预想中的“报复性消费”。在餐饮业开业率达到八成的情况下,各餐厅堂食仍然门可罗雀。为了帮助餐饮行业复兴,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各项措施,以刺激餐饮消费:
1.派发消费券
近日,全国有约40个地区发布了消费券政策,累计消费券总额度超40亿元。以发放金额最大的杭州为例,3月26日起,分步向在杭人员发放16.8亿元消费券,全城通用。
所谓消费券,是政府部门或企业在因经济不景气导致民众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发放的一种专用券及支付凭证,期望借此刺激消费,进而带动经济复苏。这些消费券的补助并不能完全满足生活所需,但可以心理层面上给人们安慰,从而稳定对未来的信心。
2.领导带头消费
多个省市的市长,市委书记等主要领导带头堂食,自费就餐。从而带动市民恢复信心,上街消费,此举也受到了民众的一致好评。
但也有商家表示,该项举措对于自身的影响还是微乎其微;对于快餐类会有一些帮助,但是对于大多数诸如火锅,西餐等不会天天吃的品类,并没有什么影响。况且餐饮业体量非常大,仅靠带动,影响有限。“比起实际帮助,象征意义会更大一些”。
3.关闭食堂,鼓励外出用餐
有部分地区出台了“硬核”举措,甚至关闭食堂,禁止外卖,鼓励大家外出到餐饮企业用餐。
一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文件显示——要求从3月23日起,“各旗县区、经济开发区,市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大企事业单位食堂暂时关闭。干部职工不得将外卖带到机关就餐。鼓励干部职工到餐饮企业用餐,传递安全信息,恢复群众信心,引导广大群众到餐馆消费,帮助餐饮企业渡过难关。”
尽管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仅倡导,非强制”,该措施还是在网上引起了多方质疑。
各地出台复兴措施时,应起积极引导作用,要尊重市场的运行规律,尊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而不是“强制”执行,限制消费自由,反而会引起消费者反感,对重振餐饮业没有实质上的帮助作用。
02尊重市场规律
全面复兴还需恢复期
不管是发放消费券,还是领导、机关、事业单位带头消费,都是促进消费心理恢复的举措,对于重振市场的帮助远远不够。促进餐饮消费最好的举措,还是要回归市场,恢复市场活力。
当然,市场的恢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业内人士分析,预计餐饮业恢复最早要到4、5月份。而餐饮行业的恢复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政策恢复期。
第二个阶段,是需求恢复期。
第三个阶段,是心理恢复期。
政策恢复期
疫情虽然已经好转,但受当地政策影响,仍然有些店铺无法开业,或无法做堂食。但是随着病例越来越少,这个阶段基本已过去,大部分的餐饮店都开始营业了。
需求恢复期
政策解禁后,餐饮店铺逐步开业,企业逐步复工,就会带来需求的恢复。这个阶段,很多消费者都有吃饭的刚需,但大家又不敢到店堂食,这也是餐饮企业转型做外卖的一个好机会。
但不是所有的餐饮类都适合做外卖业务,一些定位高端,或是火锅等不适合一人食的餐饮类目,需要灵活地做出菜品改良,打造价格适中,适合一个人吃的简餐、一人火锅等,贴合这个特殊阶段消费者的需求。
心理恢复期
需求恢复期之后,就是消费者的心理恢复期。国内疫情虽然好转了,但境外疫情形势尚未明朗,因此消费者的恐慌心理尚未完全消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全感是复兴餐饮行业最重要也是基础的一点。
安全感的恢复是个缓慢的过程, 2003年非典结束后,餐饮行业还是惨淡了一段时间,差不多3个月之后才迎来高峰。
现有的形势下,恢复消费者的安全感,餐饮店能做的,就是加强防疫检测、消杀工作,让每一位到店的顾客都感受到放心,同时加强线上的宣传。疫情结束后,不仅能引来老顾客多次消费,还能抢占一波最早的客流。
03餐饮企业:
保持信心 积极自救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要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乐观积极地面对眼前的困难,展开相应的自救,才是眼下餐饮行业最需要做的事情。疫情过后,线上+线下相融合会成为餐饮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倒逼餐饮企业向多渠道、多元化发展。
我们也看到了,在大部分餐饮企业冷清的同时,有些网红企业却门庭若市,诸如“海底捞排队两小时”的新闻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做好品牌营销,树立“好口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都是值得餐饮同行借鉴学习的。
04写在最后
疫情使餐饮行业受到重创的同时,也推动了行业变革。或迟或早,我们终究会等到餐饮市场完全恢复的那天。在此之前,除了仰赖政府与各界支持,餐饮行业更应该展开积极自救,做好最充足的准备,抢占心理恢复期后最早的一波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