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德勤《2022全球零售力量》报告,京东在2020财年全球十大零售商中排名第九,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进入全球TOP10。
相比而言,另外上榜的四家国内超市企业,不仅零售收入规模和排名相差甚远,还有两家业绩跌幅巨大。国内电商的飞速发展,与实体超市的举步维艰形成鲜明对比。
国内实体超市行业生机如何?硬折扣模式能否在中国成燎原之势?本文将做一探讨。
01
国内超市行业的冰火两重天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近年中国连锁/超市百强榜单,2017年、2018年销售超千亿元、一度是中国超市行业老大的华润万家,从2018年起陷入连年负增长,且跌幅逐年扩大(从2018年-2.3%到2021年-11.0%),2020年被高鑫(大润发等)、永辉超越,2021年又被沃尔玛中国超越,几乎不可能重拾往日荣光。
永辉的销售额增长尽管一直持续至2020年(达到千亿元规模),但2021年销售额和门店数量双双下滑(分别为-5.3%、-7.0%),增长势头已不复当年。
国内其它超市,大多也境况堪忧,难逃业绩下滑的厄运。根据2021年CCFA中国超市Top100榜单,100家上榜企业整体销售规模比2020年下降2.6%,其中62家企业销售额出现负增长。仅有一些区域连锁超市或新兴业态实现了业绩正增长。
与国内超市的发展步调不同,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叠加疫情影响,外资超市一改颓势,重回人们视线。
不过这次跟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不一样,外资超市的主角不是主打一站式购物的大卖场(如Walmart沃尔玛),而是追求优质优价或优质低价的仓储会员店(如Sam's Club山姆会员店、Costco开市客)和硬折扣社区超市(如ALDI奥乐齐)。
2021年CCFA中国超市Top100榜单中,沃尔玛凭借旗下山姆会员店的骄人业绩,反超高鑫大润发、永辉、华润万家,首次登顶榜首。
山姆国内首店于1996年在深圳福田开业,该店曾连续多年在沃尔玛全球1万多家门店中销售额排名第一。
山姆在国内拓店自2016年提速,至今,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开设38家门店,包括位于上海宝山由大卖场改造而来的首家城市会员店、重庆九龙坡西南旗舰店;建设中或已签约的门店超过15家。
Costco于2017年在天猫推出官方旗舰店。位于上海闵行区的国内首店于2019年开业,首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位于苏州高新区的二店已于2021年开业。据悉,其还将布局上海浦东、深圳龙华、广州荔湾、杭州萧山、南京江宁、宁波鄞州等地。
ALDI奥乐齐国内的版图现在还仅限于上海,首店于2019年开出,目前在上海有27家门店。据今年7月的报道,ALDI认为上海有潜力开出三位数的门店,未来将继续深耕上海和长三角市场。
山姆、Costco、ALDI这几家超市在国内的优秀业绩,源于其经营模式上的一个共同点,即通过精选有限单品(SKU)、增加自有品牌占比、提高运营效率,来实现商品的极致性价比。
02
席卷全球的折扣连锁浪潮
根据德勤《2022全球零售力量》报告,全球前十大零售商中,德国的Schwartz Group(旗下Lidl)和ALDI分别位列第四和第八,他们的主营业务是硬折扣超市。
这种零售业态起源于德国。根据2022年初GfK全球市场动态资讯,在德国食品零售商中,折扣商(discounters)的市场份额超过42%,高于全品类零售商(full-range retailers)的36%。
更有意思的是,从境外零售收入占比来看,Schwartz Group和ALDI在2020财年的这一占比从2018财年的65-66%攀升至72-73%,远高于排名前三的Walmart、Amazon、Costco(约20-30%)。
这表明,Walmart、Amazon、Costco的成功更多依赖于他们所属的美国市场,而Lidl和ALDI除了本土市场德国以外,在所进入的其它市场也取得了广泛的成功,在境外市场的零售收入占比不断提升。
Lidl和ALDI把硬折扣这套历经数十年考验的经营模式,从德国成功复制到了整个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在美国面对Walmart,在英国面对Tesco, 在澳大利亚面对Woolworths,Lidl、ALDI所向披靡。
反观Walmart,1998年高调进军德国,与Lidl、ALDI正面对决,最终于2006年退出德国市场。
尽管已布局电商业务,ALDI仍重点专注于实体折扣店。2020财年ALDI新开设了305家折扣店,其中在美国、英国的数量最多。
ALDI于1978年进入美国,1979年收购了当地知名的Trader Joe's。近年来,ALDI在美国以大约每年100多家新店的速度扩张,目前已开店超2,200家(据ALDI美国官网)。
据报道,Trader Joe's至今有超过500家门店,单店SKU数为3,000-4,000,自有品牌占比80%。
ALDI于1990年进入英国,目前已有超过960家门店,并宣布将进行重大投资(13亿英镑,合17亿美元),到2023年底开设100家新店,有望成为英国四大超市之一。
目前在英国,Tesco市场份额大概为27%, Sainsbury's 15%,Asda 14%,Morrisons下滑至9.5%,ALDI 增长至8.8%,Lidl大约6.6%.
下表对比了以Lidl、ALDI为首的折扣店与全球主要市场其它连锁零售店的经营业绩。整体来看,近年来,折扣店的零售收入复合年增长率或净利润率,高于大卖场、超市或仓储会员店。
03
ALDI:从德国到中国
ALDI是德国和国际市场上领先的折扣店之一,也是德国第三大最受欢迎品牌,仅次于世界闻名的西门子和宝马。
ALDI前身是1913年Albrecht夫妇在德国埃森市开的一个小卖部。二战结束后,1946年,Albrecht两兄弟接管了家族生意,ALDI品牌诞生。
1961年ALDI分为ALDI Nord(北)和ALDI Süd(南)。1968年ALDI Süd从奥地利开启全球扩张进程,如今ALDI门店遍布全球19个国家。 2020财年,ALDI拥有11,540家折扣店,零售收入增长8.1%至1,170亿美元。
ALDI的名称来自Albrecht和Diskont(德语“折扣”)前两个字母,意为由 Albrecht 家族经营的折扣店。
Albrecht两兄弟Karl和Theo低调、节俭的处事风格和经商理念为许多德国人津津乐道,《明镜》曾这样评价道:“最有钱的德国人教会了我们怎么去省钱”。
1961年ALDI分为ALDI Nord(北)和ALDI Süd(南)。1968年ALDI Süd从奥地利开启全球扩张进程,如今ALDI门店遍布全球19个国家。 2020财年,ALDI拥有11,540家折扣店,零售收入增长8.1%至1,170亿美元。
ALDI的名称来自Albrecht和Diskont(德语“折扣”)前两个字母,意为由 Albrecht 家族经营的折扣店。
Albrecht两兄弟Karl和Theo低调、节俭的处事风格和经商理念为许多德国人津津乐道,《明镜》曾这样评价道:“最有钱的德国人教会了我们怎么去省钱”。
拓展中国市场的ALDI Süd,进入中国的方式颇为谨慎。2009年,ALDI就在香港设立亚洲办事处,直至2017年,才通过天猫国际海外旗舰店以中文名“奥乐齐”正式进入国内。
通过这个平台,ALDI收集了中国消费者的信息,将其纳入商店的概念,线下门店于2019年在上海开业。
与当初进入英国、澳大利亚市场一样,ALDI在中国因地制宜,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以迎合本地消费者的偏好。
与德国的低价折扣店不同,上海的门店定位于以国际品质、社区价格服务中产消费者。但ALDI仍严格遵循着精选有限单品(SKU)、高自有品牌占比、高运营效率的硬折扣法则。
ALDI在国内的主营商品为中外酒品、休闲零食、即食食品(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