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百年前瓦特改良蒸汽机,到AI新技术开启新时代,围绕“人”美好生活而服务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
作者|黄枪枪
编辑|杨 铭
两千年来,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以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主题视角,试图复原人类文明足迹。
然而,因为缺乏说服力结论,学者们一直难以达成共识。直到2001年,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教授,在出版著名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中,剖析出两千年来人类长期增长密码:
技术进步,才一直是人类历史经济增长、版图创新的决定力量。
2023年,新时代大门徐徐打开。大模型、生成式AI等科技浪潮席卷世界,成为后疫情时代“重启活力”最强动能,万众期待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迎来“奇点时刻”。
范式变革带来颠覆性机遇,也意味着前所未有难度——对所有中国科技企业来说,一个重要考量是,应如何正确面对行业大变局,抓住未来机遇?
“科技企业没有捷径可走。”9月19日,珠海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三届大会上,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在开幕式演讲中说到。
如何面对科技革命的重要转折,胡柏山提到三个方向:第一,科技企业必须坚定、长期、大力投入,夯实“研发底座”;第二,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始终要以用户为导向,围绕用户需求进行差异化、有温度的创新;第三,科技企业要遵从本心,也要雁行致远。
以上三点,既是vivo多年实践的心得和思考,也传递着中国科技企业对未来的战略性、前瞻性判断。
本文试着探讨,对进入“存量竞争”的智能手机行业来说,应如何演进,抓住新一轮科技变革下价值锚点?基于胡柏山的思考,是否能帮助更多科技企业,成功探寻“雁行致远”的答案?
01
奇点时刻,AI重塑存量行业?
智能手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改变世界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成果。对于智能手机行业的未来发展,过去两年胡柏山曾多次结合行业形势变化,寻求穿越周期之道。
“当下智能手机可以称为1.0时代。”胡柏山曾经指出。
自2007年苹果发布初代iPhone开始,智能手机曾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从4G到5G,影像、屏幕、芯片不断突破升级,从直板到折叠,成为当下智能设备的核心控制终端。
整体而言,无论是苹果还是安卓,手机行业最近几年创新都遇到了瓶颈——甚至已很久没有革命性新功能出现,对很多用户来说,智能手机只是一个工具。
“用户很多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胡柏山说。某种程度上,这是部分手机厂商过于注重“当下主义”的结果,厂商快马加鞭,把容易满足的技术抓过来就应用——这个逻辑从2012年到2018年延续了7年,成为行业后来遭遇寒冬的根源。
加上市场环境复杂,整体经济下行,智能手机彻底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最近两年各大手机企业订单量普遍下滑,全球智能手机行业低迷。
根据IDC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68亿台,同比下降7%,已连续8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而从利润来看,依旧是苹果攫取大半。手机市场形势之严峻,无须赘述。
但这并不意味着,智能手机行业就没有希望。一个典型例子是,面对行业整体下滑,vivo却通过极致产品、用户体验打造品牌高端化,抓住用户增量的基石,在2022年全年、2023年第二季度,“逆势”交出了出货量市占率第一的成绩单。
业界公认的是,作为一个长周期行业,影响智能手机最大因素,并非经济周期,而是创新周期。从应用侧来看,不用怀疑的是,无论下一轮科技变革如何汹涌澎湃,手机都会是人人离不开的重要智能载体,AR、VR 或脑机接口等取代智能手机,依然遥遥无期。
AI大模型等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到来,将技术创新置于推动经济增长更为关键地位,外界开始畅想各行各业会有怎样的“大航海时代”。
这包括对智能手机行业的重塑。比如,从硬件到应用,将AI和大模型功能全方位嵌入智能手机,增强语义理解能力和智能交互体验,改变用户与各种应用的互动方式,真正完成诸多人工智能应用处理。
胡柏山由此在今年上半年曾预判,智能手机从1.0时代,即将进入2.0时代,能够真正成为每个人的随身秘书。
vivo即将发布的大模型矩阵,将是vivo实现上述目标,让智能手机成为“随身秘书”的重要一步。
根据vivo副总裁、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在珠海博鳌论坛的说法,vivo即将发布的自研AI大模型,其矩阵是涵盖10亿、70亿、660亿、1300亿、到1750亿的5个大模型。
之所以与互联网厂商不同,不是1个或2个,而是5个大模型矩阵,是因为vivo从大模型上升到了“智能体”——基于手机生态、用户贴身使用设备进行系统深度思考后,让普通用户也能体验到不同类型的大模型。
简单来说,除了常见的AI智能助理外,还能够感知周边环境信息,识别用户意图,帮助用户自主决策,并且面向不同行业、不同需求、不同场景,能确保执行、管理执行的“智能体”。
不止vivo,锚定趋势的还有其他友商。进入2023年,OPPO、苹果、华为、谷歌、小米以及高通等厂商都陆续公布了AI或大模型落地方向。
追赶新潮流很容易,最难的是消费者更多创新需求的应用落地。当所有厂商都”All in AI”,面对如此宏大时代命题,想真正抓住产业技术革命风口,依然是技术、人才的长期储备所决定。
02
别无选择,面向未来夯实底座
其实不止手机赛道,从当前科技行业大环境来看,“百模大战”虽已进入“落地为王”阶段,但真正有希望将畅想空间变为落地现实的,依然只有阿里、百度、腾讯、华为等少部分在AI领域布局多年的企业。
这就是胡柏山所说的第一个方向:科技企业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用户长期关注地方,打造极致产品,夯实“研发底座”。
方向背后,意味着巨大资金的多年持续投入,以及大量时间、人力的成本——这并不容易,却毫无疑问是所有企业面对未来时代,穿越周期,寻找长期主义的必然之路。
比如,创下太多神话的Chobani,是一家酸奶公司,为减少酸奶中碳水化合物,用几百种乳酸菌和不同温度的组合,做了很多实验才成功。最终,Chobani带领小众的希腊酸奶走向全美,撑起百亿市值。
vivo能在行业整体大环境低迷下,逆势前行高端突破的“内因”,同样也是底层技术的前瞻性长期投入。
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影像是如今vivo的长赛道,投入可以追溯至2014年。2019年,vivo确定设计、影像、系统、性能四大长赛道时,又明确提出人员、资金投入不设上限。
相关数据显示,其在影像研发方面投入超数百亿元,设立了7大影像研发中心,组建超千人的研发团队。近十年的持续投入,才奠定vivo在移动影像赛道的领导地位。
AI赛道探索也是如此。虽然vivo才刚进入大模型赛道,但对AI的探索布局,可以追溯至2018年——早在那一年,vivo便建立了“AI全球研究院”,目前同样有近千人的AI研发团队。
今年5月,vivo 通过算子优化,提升了文本预训练大模型的训练速度,取得了不俗成绩;9月,vivo自研的7B大模型亮相,在中文能力榜单(C-Eval)上位居前二。
同样是今年7月,vivo表明其正在进行3D人像技术研发,将在人像3D重建感知和AIGC两个方向进行探索。为了更好的进行人像3D重建感知研究,vivo在重庆建立了动捕实验室,并在官网招聘大量AI算法专家。
这些对研发底座的长期夯实,让看似高深的AI技术,其实早已“润物细无声”的融入每一代vivo手机,芯片、影像、视频、图像、语音等日常处理背后,都有数十个复杂AI算法一起工作。
这些,显然都是在夯实研发底座,建立技术储备,以应对不确定性,面向未来迎接新的发展机遇。最终,有了vivo的AI能力得以不断进阶,即将发布和互联网完全不同的AI大模型落地产品,踏出让手机成为“随身秘书”的关键一步。
这种面向未来的长期投入代价,未必是一般科技企业愿意去承受,或者能承受的。
特别是考虑到,AI、大模型投入成本之巨大——数据和算力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导致Chat GPT训练一次成本大约是70万美元,对于一些更大的LLM模型,训练成本介于200万美元至1200万美元之间。
除了持续的成本投入外,还有对科技企业更多底层能力的考验。比如用户隐私安全的保障,底层系统上的融合,行业应用的落地,对“智能”的理解程度等等,都是不同挑战,可能决定企业在AI时代占据什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