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 2024年2月19日 0

ChatGPT:商业模式和供给端决定因素的深入研究(附下载)

ChatGPT 作为爆款应用出圈,背后有技术和管理上的必然性:ChatGPT 在上线5 日内突破100 万注册用户,两个月内突破1 亿用户,成为全球最快用户破亿的互联网软件。技术上,ChatGPT 基于Transformer 架构,历经多轮训练迭代,叠加算力上微软的大力支持,参数量从最初1.17 亿进化到了1750 亿,这带来了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和杀手级的用户体验。管理上,OpenAI 作为非盈利机构,没有上市和业绩压力,因此拥有更多试错空间和更从容的研发氛围。因此,我们认为ChatGPT 可维持其现有优势,将会是AI 时代的赢家之一。而且,参考ChatGPT 演变过程,我们认为前期的巨额投入和从容的研发氛围,也是成为国内该领域最后赢家的必要条件。由此,国内目前各大厂的现状,仍存在改良空间。

商业模式处于探索阶段,落地场景上广告或率先起量,长期会以用户付费为主导、促成再一次工业革命类的生产力提升:目前ChatGPT 的商业化探索仍在早期阶段,具体措施包括在C 端推出订阅服务,在B 端整合进入微软云服务生态圈等。长期来看,训练与硬件成本的下降将为生成式 AI 技术在 B、C 端大规模应用提供基础和支撑,应用场景可包括线上客服、教育、电商、软件开发、传媒、艺术、游戏等。但短期而言,较为明确的路径为革新搜索市场,争夺广告份额:微软Bing 的先例可做管中窥豹。不过另一方面,随着微软搜索广告在低基数下的高速增长,谷歌股价或暂时承压;同理或可解释百度在OpenAI 上的急迫感。

国内应用端玩家虽面临算力掣肘,但短期竞争的决定因素或在于应用场景和转型决心:参考海外产业链,目前中国产业链在基础设施层,主要是高性能芯片方面和海外存在巨大差距。但在芯片被卡脖子的现实下,也预示着国产替代玩家的发展空间(如寒武纪、璧仞科技等),他们可能首先在财务上享受到AI 浪潮红利。而对于应用端的互联网大厂而言,高性能GPU 芯片卡脖子是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但由于技术敏感性,国内市场此后应为国内玩家主导,所以国内玩家主要还是内部竞争;且目前而言,各家A100 囤货已能满足现阶段需求,且A800 即将出货,以及训练效率快速提升,卡脖子问题或到2025 年方会呈现。从目前技术储备上看,ChatGPT 的出现已经指明了技术迭代的方向,各家纠偏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国内竞争的关键点在于落地场景:巨头需考虑这些落地场景是侵蚀主营业务的地盘,还是带来增量为主,并在这个基础上考量自身的转型决心。此外,研发氛围、新业务投入周期、及人才管理等软实力亦尤为重要- 而我们认为,腾讯和字节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但团队并不紧迫;百度硬性优势明显,急迫感突出,但执行力存疑。后续需紧密关注各家团队流失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