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资讯 / 手机数码 · 2024年9月28日 0

150亿融资,上海明星独角兽即将上市

成立五年后,上海的AI芯片独角兽踏上IPO之路。

近日,高端通用GPU设计公司壁仞科技启动上市辅导。在哈佛博士张文的带领下,这家公司发布的壁砺系列芯片,打破了此前一直由国际巨头保持的通用GPU全球算力纪录。目前,该系列的一款产品已全面量产并成功实现商业落地。

精良的团队和飞速地发展,让他们获得了多家机构青睐,不仅累计融资超过50亿元,而且估值还超过150亿元。

作为中国“强芯”大军中的一员,壁仞科技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亮眼的成绩,也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北上深等为代表的城市,正坚定地在中国“强芯”之路上披荆斩棘。他们深知,这是一场绝对不能输的竞争。

哈佛博士创业,干出一个上海明星独角兽

在创立壁仞科技前,张文的经历比较丰富。

本科学了电子工程后,他又去哈佛大学法学院读博士。不仅做过律师,他还在投行工作过,后来又跟着中芯国际创始人一起创业,并且也在商汤科技担任过总裁。

判断人工智能芯片赛道存在巨大的机会后,张文决定将重心放在GPU上。

在行业趋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投身芯片行业创业。由于此前长期在上海创业,再加上政策、人才、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壁仞科技于2019年9月正式成立。

不过要想做出一番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赛道的特殊性,使得要把人工智能芯片做好,需要资本密集、人才密集和资源密集等要素。换句话说,需要足够多的资金、足够多的人才和足够大的生态。

对于张文而言,找到并说服合适的人加入公司,显然是创业初期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哈佛师弟的帮助下,他拿着对方提供的一张GPU领域的牛人名单,一个一个去沟通。

感受到他的诚意,再加上都有打造“中国芯”的目标,壁仞科技没过多久便汇聚了众多业界精英。

这样的人才号召力,也让不少投资人愿意对他们提供支持。与此同时,通过与高校及产业方的合作,他们的生态也在快速变大。

有了庞大的资金,又搞定了合适的人才,壁仞科技随着产业生态的加速形成,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20年3月,这家公司的首款通用壁砺系列开始立项。19个月后,壁砺系列芯片便交付流片,并于2022年3月一次点亮成功。到了2022年8月,他们正式发布壁砺系列芯片,打破了此前一直由国际巨头保持的通用GPU全球算力纪录。

那个时候,壁砺系列的另一款型号产品也一同亮相,并于日后成为壁仞科技全面量产的首款产品。目前,这款通用GPU已搭载于壁砺™104P、壁砺™104S两款算力卡产品上,并在多个应用领域实现商业落地。

不久前,他们还公布了自主原创的异构GPU协同训练方案HGCT。这是业界首次支持3种及以上异构GPU混合训练同一个大模型,能够用一套统一方案支持多种不同型号、不同厂商的GPU。

包括中国电信、商汤科技等在内,这家公司正联合客户、合作伙伴、科研机构共同推动异构GPU协同训练生态。

经过五年深耕,壁仞科技通过研发原创性的通用计算体系,以及建立高效的软硬件平台和打造国产自主的智能通用计算产业生态,已经成长为上海的明星独角兽。

累计融资超50亿元,估值超150亿元

一路走来,壁仞科技累计融资超过50亿元。

2020年6月,这家成立仅9个月的公司便从多家机构手中拿到11亿元。

世界级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他们能获得众多投资者青睐的重要原因。

在投资者看来,壁仞科技的核心团队在技术、市场和资本三个方面都拥有一流的经验。

两个月后,壁仞科技又完成PRe-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多家风险投资机构。

这也意味着,他们成立还不到一年,便累计融资近20亿元。

作为该轮融资的领投方,高瓴创投认为壁仞科技团队在GPU及智能计算等领域拥有非常深厚的技术积累。同时,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发展正值关键时期,壁仞科技面对的是有深度需求的广阔市场。

到了2021年3月,壁仞科技完成B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47亿元。

有传闻提到,这家公司于2023年12月完成新一轮融资。不过对于这则融资消息,他们并没有回应。

在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中,壁仞科技的估值也是水涨船高。有知情人士透露,这家公司的估值已经超过百亿元。

目前,这家公司没有控股股东。其中,由壁仞科技负责人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的企业持股12.65%、张文持股12.48%、启明创投持股5.58%。

“强芯”,一场绝不能输的竞争

近年来,集成电路作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备受关注,吸引了不少人入局。

在壁仞科技成立一年前,燧原科技便从上海起步做起人工智能领域云端算力产品。到了2020年,摩尔线程和沐曦这两家GPU公司相继成立,并分别选择将公司在北京和上海落地。

这些公司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这些公司的名字同样出现在相关的独角兽榜单中。其中,摩尔线程的估值为255亿元,燧原科技的估值为160亿元。

虽然一级市场处于低迷状态,但半导体赛道仍然比较火热。2023年,这个赛道的投资数量达到1042起,投资规模达到246.94亿美元。

与此同时,多地政府也在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到2025年的时候,北京的目标是集成电路产业将实现营收3000亿元,深圳则是准备让集成电路产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

对于将集成电路作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上海而言,2023年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实现销售额3250亿元,并计划到2025年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

要想实现这样宏大的目标,需要海量的资金提供重要支撑。

以上海为例,专业机构在2019年至2023年,对上海的集成电路投资达到1235.42亿元。

2024年7月,上海发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母基金。在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的母基金中,集成电路母基金便达到450.01亿。

早于上海两个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于北京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元。

对创业者而言,能不能做好芯片关乎公司成败。不过对国家和政府而言,“强芯”是一场绝对不能输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