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 2024年1月24日 0

自主认知的人机协同新时代:RPA与AI让自动化无处不在

两个月前,王吉伟频道写过一篇关于增强智能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与大家探讨了增强智能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以及现阶段的人机协同,其中特别提到了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与AI的融合。这种融合,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5月7日,来也科技召开了“Laiye Lead 2020”发布会,推出全球第一个RPA+AI平台产品UiBot Mage,专为RPA提供AI能力。看完之后,王吉伟频道认为,新的人机协同时代真的来了,Mage让AI应用真正唾手可得。

人机协同,在国外更多的被称作人机协作,似乎在国内讨论的并不多。毕竟,至2018年采用AI的公司中,也只有9%专注人机协作。这个数据现在应该涨了一些,企业已越发意识到人机协同的重要性。

按照过往认知,人机协同是指人使用机器做事。但近些年随着AI等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并在各领域广泛应用,人机协同也有了不一样的内涵。在新的人机协作模型中,人们不再将机器用作工具,而是通过AI系统与机器进行协作。

因此,新的人机协同具备这样的特征:智能机器快速准确完成重复性工作,实时获取数据,解放人类的双手;人的判断力、抽象思维和创造力有效弥补机器的不足。按照埃森哲《人机协作新规则》的定义,现在的人机协同是一种人机“合体”,可以重塑生产和服务流程,成为新的“互联工业劳动力”。

事实上,随着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协作机器人已出现于很多制造车间,人机协作已是很多企业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除了协作机器人,一些厂商也在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等工具进行业务流程优化。人类员工+数字职员双管齐下,效率提高的同时,员工幸福指数也有增长,人机协同助力企业更好的增效降本。

不仅如此,人机协同涉及到了AI等信息数字化技术。采用人机协同模式,亦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人机协同有这么多好处,该如何实现人机协同呢?这,正是本文要说的重点。下面,王吉伟频道就从人机协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人机协同等方面,进行一些解读。

形势与趋势,人机协同的重要性

2017年,美国数据与分析公司Govin一则报告显示,美国防部自2012年就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三大技术相关项目进行大量投资,到2017年投资总额已达740亿美元。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进人机协同作战。

至2018年的相关研报中,“失能式”作战、“蜂群式”作战、“木马式”作战、“自主式”等人机协同战法,已成智能化作战的典型方式。在军方,无人机属于协作类别武器,因为无人机是通过人类虚拟操控完成作战任务的。这方面,电影有吴京主演的《战狼2》可以参考,现实中有美军无人机炸死某国防部长的案例可以佐证。

人机协同已然可以应用于战斗,要应用到工作就是小菜一碟。协作机器人在制造车间已是司空见惯,协作OA等协同应用也在更多的被企业应用,BPM、SaaS型ERP、RPA等协同工具也已在很多企业上线。

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探索如何将人机协作的优越性无限放大。研究公司Gartner报告的数据,到2022年,五分之一的工人所从事日常任务,将依靠AI进行。把AI应用于日常工作,能看到人机协作比单独工作更有效。

重要的是,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能够有效化解企业经营与员工状态之间的矛盾。它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够提高员工更加自由的专注更重要的事情:职业发展,健康的工作,以及与生活的平衡。

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企业经营外部环境越发复杂的时刻。因为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然要极力追求增效降本,但裁员节本与增时工作都不是最好的做法。员工不是机器人做不到24小时不休,但人机协同却能让员工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做出无限的业绩。

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之下,加上新冠疫情的黑天鹅效应,迫于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压力与不利因素,更多的组织越发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已然能够决定生死。要快速转型,人机协作是一个重要选择。就科技发展进程而言,短期内人工智能无法彻底代替人类,当前阶段人机协同可谓最高效的生产模式。

在趋势上,人机协作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是公认的。埃森哲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到2022年,人机协作可以使企业收入增加38%;同时,至少有61%的管理者认为,人机协作可以更快更有效推动企业重点战略的实施。

当人机协同成为企业战略之后,就会为行业带来一些变化。一旦某行业的一个企业用人机协同的方式增强其竞争力,其他企业必然也会跟进,这样人机协同就会普及开来,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速度就会进一步加快。

接下来的发展可想而知,人机协同会成为企业经营的主流模式,也将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措施。

从自动化开始,最简单的人机协同实现方法,

很多案例证明,当前大部分企业已做到合理使用机器,却做不到更好的人机协同。问题也随之而来:人机协同如此必要,中小企业又该如何快速实现呢?

大众认知中,大企业有钱有人有资源,要实现人机协同很容易,但中小企业实现起来就会很难。或许是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其实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日益成熟,现在各种协同软件涌现,普通企业要实现人机协同也不算什么难事。

通过前文可知,当代人机协同离不开两个主要条件:一是自动化,二是认知。而要实现人机协同,重点在于自动化。这个自动化,不仅是制造车间的设备自动化,更是企业各种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只有机器帮你自动完成某些简单重复的工作并释放时间,你才有可能去做更多的创造性工作。

举个例子。之前你从ERP复制数据到Word,一天都做不完。把这个工作交给软件自动化处理,你就可以在此期间做一个策划方案。占用你大量时间的复制粘贴是自动化擅长的,但策划方案机器做不了,只能由你来完成。处理数据的同时,又做了一个策划案,一天能做两个工作,效率大增。这个与软件自动化一起工作的过程,就是人机协作。

简单吗?只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自动化工具,就能实现人机协作。

自动化工具有很多,像SaaS、Workflow、OA等都可以做。相对而言,王吉伟频道推荐优先考虑RPA:

首先,它投入低、效率高的特点,能够为中小微企业所接受;

其次,它在扩展性也方面也是相当不错,接入AI技术可以做更多的业务流程优化,可谓价格便宜量又足;

此外,RPA正在成为更多服务商集成的工具,正在逐步成为主流的业务自动化工具。

自动化程度,决定人机协作效率

人机协作的基本规律是,自动化能够处理的业务流程越多,员工的办公效率也就越高,因此自动化程度与人机协同的效率息息相关。如何快速提高业务流程自动化的程度,也就成了人机协作的重中之重。

又该如何提高业务自动化程度呢?简单的讲,就是让自动化工具做更多的事。以RPA为例,在实际应用中,传统RPA业务流程自动化要面对80%以上的非结构化数据,想要把图像、声音、视频文件进行自动化的数据处理,那是非常难的。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引入AI中的OCR和NLP。

自主认知的人机协同新时代:RPA与AI让自动化无处不在

OCR+RPA,相当于RPA长了眼睛。NLP+RPA,如同RPA长了耳朵。如果再将RPA与机器人结合,RPA就长全了四肢。这样,RPA可以做到无所不能,听说读写样样精通。要做到真正的无所不能尚需要一定时间,但目前RPA与OCR、NLP的结合应用已是家常便饭。

譬如来也科技UiBot用RPA+AI,为某地政务大厅综合窗口打造业务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工作人员只需扫描申请材料和证明材料,后面的流程以AI自动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分类判断需要递交的单位,最后通过RPA登录各委办局系统并填报信息,整个业务流程大部分都是自动化运作。这种人机协作的结果是,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负担,同时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这个案例,通过AI实现更多的业务认知,再经由RPA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如果没有AI也能做这个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但能够实现自动化的部分就会大打折扣。但那样做,对此业务流程就没有多大意义了,而甲方也可以选择更加智能的AI解决方案。

认知自动化,RPA+AI是人机协同最佳打开方式

对RPA而言,融合AI技术的RPA(IPA),是人机协同的最佳打开方式。

IPA可以理解为智能流程自动化,也可以解释为认知自动化,就是由智能技术支持的RPA。IPA让专注于规则和重复性任务解决方案的机械型RPA,发展成为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新模型的认知型RPA,使得机器人能够拓展更多新技能,做出判断并提供反馈。

RPA具备独立完成业务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及可被集成的特性,RPA+AI可以助力企业完成大部分业务流程管理中需要自动化的部分。AI带给RPA的学习与认知能力,将会让RPA在更多应用中大展拳脚,以人机协同的方式助力企业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

在RPA+AI组合中,AI的深度学习、语义识别、文本理解与匹配等能力,也将为人机协作效率提供更多的保障。这个前提下,AI能力足以决定人机协作的落地深度。反应在RPA产品体系中,能够拥有一个专为RPA提供AI能力的平台型产品,会更好的助力RPA的人机协同效率,以及能够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作为人机协同的重要工具,目前全球R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