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胖东来宣布帮扶永辉消息后,有几点感触:
胖东来免费帮扶同行,这是什么逻辑?又是什么精神?
用传统、现代或未来的商业逻辑,都很难解释,也很难用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经营业态、营销理念或营运方式来解读。
倒是让人想起了85年前毛泽东在窑洞里写成的《纪念白求恩》一文: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
一个企业的规模有大小,一个老板的学历有高低,但这并不影响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拥有超越时代的精神。人类创造了如此庞大的财富,个人的财富与社会财富相比,永远是社会财富的极小部分,但是,个人的精神思想往往可以超越时代。
也许人们对这种“现象”也有各种猜测,这也很正常。但在这个急于求成、混沌迷乱、坑蒙拐骗泛滥的商业新时代,胖东来是一缕来自未来世界的阳光,是一股来自大山深处的清流,更是供应商、消费者以及广大员工的福音。
我在大学授课时,对营销、物流、工商管理本科学生开设了《创新思维与案例分析》课程,从2013年起就引入了胖东来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关注与讨论。
新零售提出以后,我曾撰文指出:新零售需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消费体验的变革,第二阶段是营运效率的提升,第三阶段是商业面貌的改善。
什么是商业面貌的改善?不是把所有的商业都变成连锁店,也不是把所有的商业都变成到家服务,更不是把所有的商业都变成大公司,而是指不管商业形态如何,也不管店铺规模大小和所处区域,更不管什么投资结构,所有的商店与服务机构,都能做到无差异的卫生、干净、友善、诚信、放心、舒心。这就是美好商业以及美好生活源泉。
新零售至今尚未跨越第二个坎,但胖东来已经在局部、在区域、在周边,达到了商业的第三境界。
对员工超越常规的“好”,这在商界由来已久。亨利·福特早在1914年所实施的“5美元日工资”制度,是当时行业平均工资的翻倍。一般来说,生产效率只是行业平均水平的话,就与行业保持同等薪资水平。
福特汽车公司实施“产品降价,工资翻倍”的计划,虽然导致公司其他股东的不满,但结果是给企业、股东、员工创造了价值。有资料显示:该计划实施3年中,旷工率从10%降到了0.5%,工人以福特为荣,在休息日也将公司徽章别在领带上;福特公司的利润净增两倍;福特公司每新增10美元利润中,有3.5美元用于提高员工工资。
这项计划出发点是减少熟练工人的流失,结果不仅实现了员工忠诚,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员工流动的风险,进而形成了一种超越常规的、内在的、自我约束的机制,你管理者、监督者在与不在一个样,我员工为了这份工资也必须精益求精、高效、高质量做好工作。
关于利润来源,我在联商网曾经发过一篇文章《零售利润来源》,有比较详细的介绍。经典理论认为:利润源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观点。上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与通用汽车公司的合作研究发现:市场份额和公司利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后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关键处决于员工满意与员工忠诚,由此提出了“服务利润链”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内部营销”“服务营销”“关系营销”等营销战略与策略。但随着我国服务性消费占比的提高,服务也演变成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把服务作为一种产品来经营。
上世纪曾经有报道称:上海华联超市的两个财务指标超越了沃尔玛,但后来华联超市退市,被联华超市购并了。
我国有很多企业一直在与国际巨头比较,希望能有一天能赶超他们。这种不切实际的口号特别容易引出一系列错误的决策以及相关的无效对标,无论从整个社会来说,还是从单个企业来说,都是弊大于利。
尽管我们确实有所超越,但在很多领域,我们虽然一直在高呼“赶超”,但从来就没有“超越”。学习与看齐国际先进水平是必须的,但不一定要对标。
以零售为例,如果要超越国际巨头,起码得分三步走。第一步,产品与服务的超越。第二步,国内的超越,也能像山姆、好市多那样把连锁店开到全国。第三步,国际的超越,把连锁店开到全球。
建议少谈甚至不谈“超越”,持续干好自家的实事,一个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把周边社区居民服务好,亲亲为大,才是正事。
做便利店,发展直营,是为了积累经验,建立标准,树立“样板店”,扩大品牌影响力,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特许加盟。
那么,胖东来出人出钱帮扶同行又是为了什么?我相信胖东来在追求某种超越金钱与时空的纯粹的社会价值。如果胖东来的影响力仅仅是股票的涨停板,或是几十亿的市值增值,那就不是胖东来。
祝愿胖东来越来越好,但愿于东来不要太劳累,更希望中国零售企业以自己实际行动,给员工、合作伙伴、消费者更多的安慰、希望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