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资讯 / 人工智能 · 2024年4月6日 0

打造虚拟偶像:4亿人的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最近,一则十几秒的短视频在抖音和微博等多个平台突然走红。视频中,一个女孩手捧吉他、深情地唱着歌曲《男孩》,就好像无数个普通平常的弹唱表演一样。

实际上并不普通,因为视频中的主角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而是几个月之前就走红的清华首个虚拟学生”华智冰”,这是她在6月亮相后的首次正面露脸和出镜演出。

打造虚拟偶像:4亿人的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相比之前,唱起歌来的华智冰更加高度形似真人,很快便二度爆红社交网络。

当天,该视频登上热榜且播放量超过2500万,引发热议,随后#清华首个AI虚拟学生正面亮相#话题也登上热搜,阅读量超过1.2亿。

其实,华智冰的真实年龄很小,只不过她的成长速度比人类快很多。尽管从记忆方面来说,数据规模多达几个T的她远超常人,但从逻辑、推理、计算能力上讲,她如今的能力可能只有6岁,明年或许就能达到人类12岁的水平。

快速学习成长,是大众印象中最鲜明的人工智能形象,不由得让人想起经典科幻电影中,AI超越人类所引发的一系列悲剧故事。

另外,同样是应用服务现实场景的,还有腾讯游戏今年发布的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她将承担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和行星探测工程等重大航天项目的报道。

从小诤到华智冰,从航天报道到大学招生,虚拟偶像已经开始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

虚拟品牌代言人

今年,明星艺人频频翻车,不仅让吃瓜群众感慨贵圈真乱,还让不少艺人代言的品牌方蒙受损失。红人效应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帮品牌吸引可观的流量,另一方面,一旦流量明星自身人设崩塌,就会给合作方带来巨大的舆论反噬。

每当一个流量明星倒下,行业中就会出现”虚拟代言人”的讨论。随着技术升级,虚拟偶像从原来洛天依和初音未来时代的二次元正式走向了与真人更接近的三次元,逐渐成为当代粉丝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一种全新模式。

如今年6月,花西子推出同名虚拟代言人,柳叶弯眉,眉间一点美人痣,传统东方面相,耳上莲叶饰品。

古典的东方美与品牌调性相得益彰。

打造虚拟偶像:4亿人的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又比如肯德基在4月创造的虚拟版”上校爷爷”,通过变身为虚拟KOL与消费者进行交流。

打造虚拟偶像:4亿人的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另外还有天猫官宣的新代言人:千喵。千喵以天猫代言人易烊千玺为原型,将易烊千玺形象虚拟化。也是天猫史上首位虚拟代言人。

随着年轻用户逐步开始主导消费市场,虚拟偶像作为深受年轻用户喜爱的元素,已经成为品牌营销发力的风口。各大品牌纷纷着手打造虚拟偶像或是与之进行合作,以期能够与用户进行深度交流,建立好感。

大众对虚拟偶像的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庞大的虚拟偶像市场也渐渐浮出水面。

如去年5月,洛天依亮相淘宝直播间”天猫青年实验室”,与其他5位虚拟主播共同进行直播带货,在线观看人数达到270万,有近200万人打赏互动。

今年,洛天依更是成为首个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虚拟偶像。随着知名度提升,她目前已经与奥迪、娇韵诗等国际大牌展开了合作。

在新兴的虚拟偶像中,出道不到半年的虚拟女团A-Soul,单月共43.4小时的直播中,收到的打赏订阅等受益达到63万元。

今年7月的奥运会上,队长贝拉直播连线刘建宏,特别提到朱婷是她的钦慕对象,并献上结合武术风格的舞蹈为奥运健儿助威。

此外,还有阿里推出了聚划算百亿补贴比价天团;腾讯旗下有无限王者团;爱奇艺打造了首个虚拟偶像选秀节目《跨次元新星》等等。

国内关于虚拟偶像的运营和开发正在逐步升级,其粉丝团体也正在从小众走向主流。

虚拟偶像的流行,并不是要代替现有的文娱行业,而是用XR技术让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互相联系,从而创造新的流量和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涉足这个赛道,平台+内容公司+技术公司+艺人经纪人公司的产业链,目前已经初步形成。

与真人明星相比,虚拟偶像的人设高度可塑,具备低风险和高可塑性,商业化能力和商业安全感较强,这也是巨头纷纷入场的重要原因。

打造虚拟偶像:4亿人的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说起虚拟偶像在国内的发展,绕不过B站。在B站天然的二次元土壤培育下,国内虚拟偶像市场涌现出大量本土虚拟up主。据统计,2020年平均每个月都有约4000位虚拟主播入驻B站。

虚拟世界,虚拟主播,虚拟偶像,虽然都有虚拟前缀,但消费者养成的消费习惯却是实实在在的。

打造虚拟偶像:4亿人的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据统计,有八成网民为虚拟偶像每月花费在1000元以内,且37.6%的网民表示愿意花更多的钱支持虚拟偶像。随着虚拟偶像产业的延伸业态不断发展,手办、唱片等产品已经成为了虚拟偶像流量变现的重要渠道,粉丝都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去支持。

打造虚拟偶像:4亿人的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目前,虚拟偶像的渗透率仍不足20%,随着95后、00后等主要受众群体的自主消费能力增强,虚拟偶像在流量和内容方面的变现能力将获得更好的发展。

打造虚拟偶像:4亿人的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据统计,2020年全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的规模为34.6亿元,同比增长70.3%。预计2021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62.2亿元。同时,随着商业价值不断被发掘,越来越多产业与虚拟偶像联系在一起,2020年其带动的产业规模为645.6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1074.9亿元。

虚拟偶像的风潮正在席卷整个文娱产业,而且随着”元宇宙”概念持续发酵,其商业价值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不久前,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一场演讲中,用了14秒的”数字人”视频,把”元宇宙”和”数字人”从专业层面带到了大众层面。

简单地说,所谓的”元宇宙”,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结合的一种场景。如果说VR等设备赛道的布局是元宇宙的技术端,那么虚拟偶像则相当于元宇宙的内容端,他们天生是元宇宙的原住民。

英伟达方面称,实现完美的”元宇宙”,或许要在5-10年以后,数字人与真人之间、虚拟世界与现实之间的交互,还有很多技术难点要攻克。

就目前来看。

首先,虚拟偶像的开发,十分烧钱。

仅视觉设计上,就要在设备上大量投入,口型同步、表情控制、手势控制、动作捕捉等等都需要极高的技术门槛。从悟道、歌曲到现场演出,再加上后续的更新、优化、维护,经费每时每刻都在燃烧。

同时,国内单支虚拟偶像单曲的制作,包括编曲、建模、形象设计、舞台方案定制等,成本便高达200万元,而且流量传播等方面的花费也相当庞大。

虚拟偶像在养成阶段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要比真人偶像更多,一旦在传播过程中收不到好的效果,很有可能导致投入资金后生产内容无法变现的情况出现,入局门槛较高。

目前,国内有数万个虚拟偶像,但实现盈利的却只有30%。如此看来,对大多数入场的玩家来说,虚拟偶像是一门高投入、高门槛、变现困难的生意。

打造虚拟偶像:4亿人的市场潜力到底有多大?

随着二次元领域的主要受众群体90/00后的逐渐拥有了自主消费能力,虚拟偶像在流量变现、内容变现等方面将会获得更好的支撑。

同时,虚拟偶像IP的商业价值凸显使得越来越多品牌愿意使用虚拟偶像作为产品代言形象,有利于虚拟偶像突破不同圈层壁垒,向更多不同领域延伸,积累流量以提高变现能力,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对入局的大厂们来说,能不能探索出新的道路,对行业能起到多大影响,目前仍未可知。毕竟,偶像养成这件事是个玄学,光凭大厂加持,未必就能捧出下一个初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