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 / 互联网资讯 / 营销 · 2023年7月27日 0

商业评论之熙领

商业评论之熙领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熙领商业评论

从2019年开始,感觉城市更新和项目改造,成为了一个热点。特别是百货业的改造,需求非常大,记得19年我做了个城市更新的讲座,下面一大半全是百货行业的。

这几年也接触到了很多百货业的朋友,经常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百货怎么改社区商业?”我一般都会反问一句:‘为什么一定要改社区商业?“

之所以会问到这种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几年社区商业成了一个风口。特别是这三年,随着大型购物中心密度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社区商业一方面市场空间较大,另一方面实操的难度相对小一些,所以成为了商业地产的新热点。

百货行业,近十年来,肯定是一个很不理想的行业,特别是近五年来,很多百货行业走下坡路,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即使有一些的运营情况尚可,但对未来的预期也比较悲观。

这中间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消费模式的改变,早期消费者去商业设施消费,一般都有比较强的目的性,比如去买鞋,买衣服,这种目的消费,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品牌越丰富越好。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购物已经不再是日常消费的主要驱动,当消费趋向复合化时,以综合业态为特征的购物中心就应运而生,并表现出了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是消费更加的细分,年轻一代一般都有较为喜好的品牌,只要能满足这个品牌框架就可以,不一定什么都要有,这样百货传统最大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但是,是不是百货业态,就已经走到了尽头?做这个结论为时尚早。这个问题上,最值得借鉴的,是我们的近邻日本。

日本的购物中心无论是发展历史更早,发展水平也非常领先。1996年开业的博多水城,直到今天还是我们很多项目的学习案例。

商业评论之熙领

但同时,日本也依然保留了大量的百货公司,而且经营情况大部分都非常优秀。

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布局,目前日本经营状况好的百货公司,很大比例都是在核心商圈,或者次核心商圈,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是类似商圈的吸客能力非常强。另外这种商圈有丰富的商业业态,可以与百货业态形成良好的互补。

相反,开在郊区的百货,市场表现就不是太好,伊势丹今年就大量关闭了郊区门店,而代之以购物中心形式的商业。

第二个,日本的百货公司,不仅品牌极为丰富,性价比高,而且服务非常完善。记得七八年前,在东京考察的时候,百货公司就提供把买好的东西,直接送到家或酒店的服务,对于不愿意大包小包拎着的顾客非常友好。

从日本的例子来看,不能简单的说百货已经过时了,而是要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来分析。同样,从2019年开始,我们在国内接触了几十个百货类改造,并深度参与了其中的十几个,最大的感觉就是:百货改造,有很多种方式可以选择!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方向。

第一种,是保留百货基因,进行内部升级。

在这种模式下,项目依然还保留的百货的主要特点,但在内部空间、内装风格以及业态品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整。

泰国有个discovery,就属于这一类的项目。

这个项目,位于曼谷最著名的暹罗商圈,早期也是一个百货,2016年重新改造开业后,迅速成为东南亚商业的标杆项目之一。

商业评论之熙领

商业评论之熙领

因为暹罗商圈是曼谷最核心的商圈,这个项目的改造后定位,介于百货和购物中心之间,但更偏向于百货,概念是“泰国首家生活方式体验中心“。

Siam Discovery 将零售区域主题化,每一个区域/楼层售卖一类专属商品,将5000多个品牌进行融合,不进行品牌单独区域的划分。不仅打破了品牌带来的商品局限性,也利于消费者更快地进行商品组合选择,引领消费者从生活方式,而不是从品牌带来的自我定义的角度思考自身,是更加灵活的商业项目空间划分方式。

总体来看,Discovery在改造后,依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百货的特征,但从空间、商品组合以及品牌定位等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种模式,一般较为适用于核心商圈以及次核心商圈的一些商业,因为类似商圈内,客流大,辐射面广,零售作为租金回报最好的行业,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所以没有必要大规模的改建成其他的业态。

第二种,是主题化的调整改造。

就是调整项目的发展方向,选择某一细分市场,赋予项目一定的主题,这种形式下,很多项目改造后多为百货与购物中心的特征均有兼顾。

上海早期的改造项目百盛优客就是这样的例子,天山百盛是是个老牌百货,所处的天山商圈,也属于上海一个比较有名的二级商圈,百盛在改造中,没有走完全的购物中心这个方向,而是采用了城市奥莱和美食结合的方式。

商业评论之熙领

这一策略在周边消费相对年轻化的天山区域,获得了极大的认可,再加上地铁枢纽站上盖的加成,在开业的第一年,就将营业额从原来的两亿左右,提升到了七亿。

这种主题性的模式,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早期的K11其实是这个方向,较新一些的由淮海路太平洋百货改造的新天地广场,走的是时尚女性的细分市场。

这种改造,一般更适合于有一定辐射能力,周边商业竞争也比较激烈的商圈,通过市场的细分化,以及项目的主题化,获取自身的竞争优势。

第三类,就是常说的百货的社区化改造。

因为一般来说,传统百货项目的体量都不是太大,大多数都在2-3万平米,大一些的有三四万平米,仅有个别的会到5万平米以上。

2-3万平米的体量,做综合性购物中心是肯定不够的,而改造成生活导向的社区商业,则在体量和业态配比上都更容易满足。

更主要的是,社区商业具备的消费稳定,运营持续性好的特点,也比较适合老旧百货的二次更新。

但这种改造,也是要特别注意细分市场与细节控制的,不是随便做点社区消费就可以,因为体量有限,还是要精准的找到最有可能消费的群体。

什么才是百货的改造方向?

老旧百货的改造方向,具体应该选择什么,最大的原则是:改造后的价值最大化!所谓价值最大化,就是怎样才能把一个项目,通过改造,实现最好的运营收益。

这中间涵盖了一下几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第一个,是区域的消费特征。

就像前面的案例,如果这个片区,属于比较核心的商圈,而且有很强的对外辐射能力,同时商业竞争又比较激烈,那么坚持以零售为主导,以餐饮娱乐为附属的形式,同时通过定位、品牌以及空间等的调整,来实现对区域其他商业的差异化,可能成功率更高一些。

但如果是一个居民聚集的生活区,又不属于非常热门的商圈,那么社区导向的商业,机会就更大。

第二个,是可持续的租金收入。

尽管这几年,一些休闲娱乐业态的可承受租金,已经有个大幅提升。但综合来看,目前零售业依然是商业地产的现金牛业态。社区型商业具有运营稳定,消费持续性好等特点,但在租金收益上,并不是非常高。在市场允许的情况下,一定是选择收益更高的方向。

第三个,是看未来的趋势。

除了一些已经支撑不下去的百货外,还有一些百货改造,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改造后的营收,短期内提升很小,甚至没有提升!

这是个正常的现象,如前文所说,零售业一直都是租金贡献最好的业态。当把大量的零售业态,调整为其他生活业态后,短期内租金收益必然受到影响。

那么,确定改造的方向,就要考虑长期的趋势,有很多百货,虽然目前看着还可以,但营业额肉眼可见的下滑。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