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沥金
谁能想到,2024年塔斯汀接走华莱士的棒子,成为了新一代“喷射战士”。
曾经的华莱士以食品安全问题闻名,“吃了立喷”套餐让人闻风丧胆,但今年不仅在福州烟台山开了全国NO.00001独栋大店,还邀请了范丞丞当代言人,把品牌整高级了,吃起来倍有面子。
角色对调,中国汉堡塔斯汀曾经以质价比出圈,如今却深陷“生肉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塔斯汀生肉的投诉高达118条,说明这完全不是偶然事件,品控是真有问题啊。
不仅如此,塔斯汀似乎混得越来越差了。
产品偷摸涨价,外卖平台上19.9的翅桶涨到22.9,曾经7一个的汉堡变成28.9两个,单点还不配送;扩张速度也放缓了,2022年新开门店2316家,2023年新开门店3772家,截止2024年10月仅新开1917家门店。
咋一样做汉堡,便宜的华莱士红红火火,贵点的塔斯汀反而越活越回去了?
难道消费者唯爱明目张胆地喷射,不爱偷偷摸摸的窜稀?
塔斯汀:猛打差异化
强占空白带
曾经的塔斯汀靠两个策略,脚踩华莱士,手撕麦当劳。
第一,是融会贯通,与众不同,猛打差异化。
从产品角度看,西式汉堡无非就是两片面包夹点馅,自古以来大小品牌都是如此;中式肉夹馍无非就是两片烤饼夹点馅,自古以来大小摊位也都是如此。
而西式汉堡称霸快餐界,中式肉夹馍称霸小吃一条街。
于是聪明的塔斯汀将汉堡和肉夹馍二合一了,将面包替换成中式烤饼,独创了手擀现烤堡胚,麦香 嚼劲,狠狠拿捏住了消费者。
此外,还在馅上下了点中国功夫:北京烤鸭堡、梅菜扣肉堡、醋香里脊堡等等,完全打破了西式汉堡的口味局限,也成功出圈。
从定位角度看,塔斯汀的品牌口号经历了三次变迁,从2020年的“中国汉堡领潮者”,到2021、2022年的“我们只做手擀中国堡”,再到2023年至今的“中国胃,中国堡”。
消费者对塔斯汀的印象也经历了三次变迁,从对中国汉堡=塔斯汀的初印象,到进一步了解,塔斯汀=手擀中国汉堡,再到对塔斯汀倾注了一些中国人中国堡的特殊情感。
于是围绕着中国汉堡的差异化定位,塔斯汀稳稳地下好了占市场,促增长,抢存量的三步棋,和消费者牵手成功,走上通往幸福的道路。
第二,是取长补短,一箭双雕,强占空白带。
肯德基麦当劳是快餐界爱马仕,口碑、地位摆在那,想不开才去比;华莱士是快餐界拼多多,价格、市场摆在那,想不开才去比。
于是聪明的塔斯汀卡位肯麦和华莱士之间的空白价格带,成功做到买起来比肯麦容易,吃起来比华莱士有面子。
这下市场大大的:一二线城市的白领们当然愿意在不丢人的情况下少花几块钱买个堡,三四线城市消费者也不排斥多加几块钱尝尝高级点的堡。
塔斯汀就这么找到了市场空隙,靠着优秀的质价比,拿下这场“堡”卫战。
华莱士:不嫌你穷
别嫌我脏
县城堡王华莱士,那么久了都没有替代品,谁学谁倒。
成名作是123活动:可乐1元,鸡腿2元,汉堡3元;出道这么久了也不忘初心,常态化的7.9元2堡,加点钱还能买到快餐八件套,29.9元拿下4堡3小吃1可乐。
300块都能在华莱士办场婚礼了,所以它咋赚钱?一样是靠两个策略。
第一是成本控制,把华莱士打造成新型快餐食堂。
门店面积要小,还要统一采购、统一装修;单品也要减少,这样子出餐才快;原材料那更不用说了,鸡胸肉代替鸡腿肉,味好美代替亨氏;至于品控管理,初代喷射战士岂非浪得虚名?
不过即使在方方面面的成本压缩下,能挤出的利润空间也是微乎其微,所以,华莱士只能靠极速扩张来放大规模叠加利润。
所以万店计划正式启动,对于这些门店,从各类餐饮设备,到餐具托盘,再到原材料,均由华莱士品牌统一提供,那么在采购量巨大的情况下,进货成本自然低上加低。
第二是利益捆绑,把华莱士门店模式玩成股票。
华莱士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合伙人模式,员工入股以外,供应商、房东、装修公司也都拉来做合伙人,利润共享,大家从此变成一条绳上的蚂蚱,这不得为了自己的钱包猛搞业绩。
把门店“外包”出去后,华莱士品牌并不抽成,而是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中间商,向供应商采购原料、设备,再销售给门店。
至此,华莱士靠着极致的性价比,业绩迎来火箭般的飞升,真正实现了万店计划,彻底吃掉下沉市场的蛋糕,企业营收从2018年的23.26亿元,飙至2023年的88.19亿元。
谁说这汉堡脏啊,这汉堡太香了。
没有自建供应链
容易玩完
接开头,今年的塔斯汀不行了,不仅新开门店放缓,甚至微信社区运营也出现了停运的迹象,咋回事呢?
首先是自身问题,食安涨价。
塔斯汀一向以中国汉堡自居,并且是靠质价比上桌吃饭的,但今年频繁出现的食安问题,让品牌口碑迅速崩坏,汉堡品质断层下滑,这种情况下,产品还偷摸涨价,消费者很难不大失所望。
消费者选择塔斯汀本就是因为它品质胜过华莱士,价格低过肯和麦,生肉涨价直接把两头雷都踩了,既然一样令人窜稀,干嘛不吃便宜的华莱士?
其次是快餐界竞争加剧,腹背受敌。
一方面华莱士是个十分“稳定”的对手,价格稳定(便宜)、品控稳定(喷射)。
另一方面,肯德基麦当劳价格下去了,今年两个品牌都盯上了下沉市场,疯狂的在购物平台搞团购活动,塔斯汀相较二者的优势一下荡然无存。
不仅如此,市场上还冒出了一大堆中国汉堡,林堡堡、中楚郑…
性价比不行,差异化没了,那还咋玩。
但归根结底,这一切的一切,无论是食安还是价格,都是因为塔斯汀没有自建供应链:除了面团代工厂,塔斯汀其他基本全依靠供应链供货;而华莱士老早就参股了上游供应链企业,2023年公布的前五大供应商中,有两家系关联方。
没有自建供应链,这意味着品控难以保证,成本也会受波动影响,扩店计划有极大的隐患。
今时不同往日了。
眼下,一、二线城市闹消费降级,喝蜜雪冰城、吃华莱士的行为再也不丢人了;下沉市场的小镇青年、县城中产群体反而正在崛起,再加上肯麦的下沉计划,塔斯汀的未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