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最近开发了三个指数,帮助把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和关注水平,以及公众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情绪。第一个是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情绪指数。自2013年年初起,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度一直在上升,2016年年初才有所回落。但情感指数却一直在大幅震荡,特别是2015年下半年P2P平台问题频发,之后情感指数一直处于负值区间。第二个是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从2014年年初开始,发展水平大概是平均每年翻一番。地级市数据表明,离杭州的距离越远,发展水平越低。年轻人特别是90后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第三个是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5年,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已经是2011年的5.5倍,省级、市级和县级数据还表明,各地水平的差异正在快速缩小,充分反映了以互联网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势。所有这些数据都会持续地更新、发布到中心的网站。
一、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情绪指数
北京大学互联网情绪指数是由王靖一和窦笑添开发的,主要是利用大数据的方法,从1400万条新闻中提炼、测算出来两个分指数,一是关注度指数,二是正负情感指数。
图1中,蓝色这条线是关注度指数,这是一个月度数据。总体看来,过去三年半,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度一直在上升,特别是在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到2014年初“互联网金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第二个阶段,从2015年P2P平台出现风险到年底监管草案公布。2016年年初以来,关注度有所下降,但仍然远高于几年前的水平。
图1: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情绪指数
红色这条线是情感指数,可以看到过去这段时间,虽然关注度在上升,但情感一直非常复杂, 在正负之间大幅波动。2015年第四季度开始从高值快速回落,2016年第二季度初达到了最低点。不过最近又有所恢复,几乎回到了历史平均水平。
图2则清楚地反映了对不同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关注度的更替变化,蓝色这条线是对互联网货币的关注度,而红色这条线是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关注度。蓝线在2013年年底、2014年年初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可能更当初比特币的火热有关。最近则又有所回升,也许是因为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重新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消费金融稳步上升的势头非常清晰。但最近一段时间也有所回落,我们猜测可能跟P2P以及一些投资平台出现问题有关系。
图2:互联网货币与消费金融:热点更迭
除了综合指数,关注度指数和情感指数还分解了诸如支付、互联网货币、P2P等10个不同领域的子指数。图3反映了对于P2P网贷的关注度和正负情感。蓝色的是关注度指数,在2015年年底以前一直在持续上升,但最近已经显著下降。但红线反映的情感指数不但一直在大起大落,最近一年已经持续处于负面区间,不过最近几个月又有所恢复。
图3:对P2P平台的关注度指数与情绪指数
二、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是一个月度数据。这个指数的主要开发成员包括郭峰、孔涛、王靖一、程志云、阮方圆、邵根富、王芳和杨静。
指数从2014年1月份开始,涵盖支付、货币基金、投资、保险和征信等几个业务类别,具体分解到省、市一级。图4表明,从2014年1月到现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水平,大概就是每年翻一番。不同的业务的发展速度不太一样,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支付和货币基金业务,恰恰也是发展水平比较高的业务。
图4: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
图5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地区性差别非常大。如果看市极的数据,大概就是以杭州为中心,离杭州的距离越远,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水平就越低。但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市、不同省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也许互联网技术可以加快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的收敛。
图5:杭州是互联网金融的中心
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看,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互联网金融正在向年龄的两端渗透。图6显示,80后和90后是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但图7又同时表明,从纵向增长角度来看,自2014年1月以后,90后和60前出生的群体,对互联网金融增长的贡献也非常大,这说明互联网金融正在向年龄的两端渗透。
图6:2016年3月不同年龄段不同业务